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保护及使用好耕地促农致富

时间:2022-04-2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作为港南区耕地保护、撂荒治理和退桉还蔗工作的先进村,率先成立村级田长制办公室,建立耕地保护屯级网格化全覆盖监管,落实耕地保护到地块,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新华村原有土地2800多亩,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三留守”现象严重,土地主要以合同形式发包给老板种植桉树,年限过长,租金偏低,“非粮化”现象严重。针对存在土地问题,新华村两委组织工作队员做了一系列工作,采取“一清二谈三诉讼”的方式清理不规范合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与邻村重新确定地块面积,推动耕地撂荒治理、退桉还蔗、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一清二谈三诉讼”经验做法在全区予以推广。今年,港南区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县、乡、村和屯网格四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新华村领导干部李敏强、李春景成了全村3500多亩耕地的村级田长。为有效盘活资源,保护耕地红线,保护粮食安全,发展村集体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尖兵作用,针对当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三留守”现象严重,引导村“两委”以田长制为抓手,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坚决落实党政同责,扛起抗牢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党建+田长引领,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引导。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党员带头流转,通过入户动员、大喇叭、微信群、张贴标语、横幅、海报等方式在各片屯开展耕地保护宣传,使耕地保护意识入脑入心,自觉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2021年,新华村流转三臼垌、木头垌、马六垌、正昌垌等生产队的500多亩,种植优质稻、糖料蔗等,吸纳100多名弱半劳动力村民到合作社灵活性就业,带富资金达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分红给村民。2022年,新华村继续加大流转力度,目前已流转土地1100多亩,其中推进退林还耕400多亩;种植优质稻450亩,糖料蔗650亩,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统一耕作,预计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350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g/t117982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