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片片茶叶聚精华 缕缕茶香藏匠心

时间:2022-04-27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大埔县枫朗镇辖区,西岩乌龙茶的主产区。春日,绿色浸染着大埔西岩山,令人向往。

  山上,忙碌的采茶人,顾不上欣赏这春日独有的茶田风光,手指与茶树的碰撞间,挑选出上等茶青采摘入茶篓。

  山下,忙碌的制茶人,顾不上品尝这春茶独有的茶香芬芳,机器与师傅的配合下,制作出上等大埔西岩乌龙茶。

  “西岩乌龙茶外形紧结稍卷曲,色泽乌绿匀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汤橙黄明亮,叶底绿腹红镶边,耐冲泡。”作为大埔西岩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魏顶国对西岩乌龙茶如数家珍。

  魏顶国1981年开始从事大埔西岩乌龙茶的制作。在他看来,西岩乌龙茶的特殊风格,特殊优点,香甘清滑醇的特殊韵味,完全是取决于高山天然和传统的加工制作工艺。

  

  “过去,传统的手工制作需要经过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手揉、水焙、焙干等步骤。”魏顶国介绍,结合传统工艺,现在制作流程主要分为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球茶、加热、打散、烘干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茶叶产品的好坏。

  摇青,俗称做青、碰青,每次间隔1—2小时由轻至重,由薄到厚,根据茶青的水分,天气的情况,室内的温度,调节碰青的次数和手工的轻重程度。

  

  “这个过程是乌龙茶制作的关键,茶叶是否耐冲泡,回甘力几许都是由此工序决定,标准应达到茶青绿叶红镶边,达到‘三红七绿’,也就是茶叶的边发酵红了,而中间七成的叶子是绿的。”话语间,在魏顶国的指导下,师傅已经快速完成摇青工序。

  对于魏顶国来说,大埔西岩乌龙茶,既是西岩山这片土地的馈赠,更是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味道。“做茶都是辛苦的,但其中的味道藏在每一个细节中。”

  

  春茶,往往是需要与时间赛跑的。从3月初开始,本该退休的魏顶国有空就往茶厂跑,经常扎进茶厂,与师傅一起制茶,守护这口属于西岩山的乌龙茶香。

  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西岩乌龙茶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广东省第六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等荣誉,201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snnyxxlb/content/post_39186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