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广西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农技发〔2021〕5号)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为切实抓好今年我区玉米生产,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现将《2021年广西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参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1年2月22日

  2021年广西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粮食稳产丰收,现就我区玉米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我区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区域土壤类型较多,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目前,粒用型玉米推荐选用桂单0810、桂单162、桂单166、阿单6号、油玉909、青青700、庆红509、正大719、天贵88、青青921等品种;鲜食玉米推荐选用桂甜糯525、桂花糯522、天贵糯932、暄甜糯6号、金卡甜3000、中农甜10 、桂甜612、桂糯530、桂黑糯609、桂黑糯219等品种;粮饲通用型玉米推荐选用桂单166、庆红509、正大719、万千969、佳福399等品种。

  二、春玉米适时早播,秋玉米及时抢播

  我区春玉米适时早播的原则是:以5~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C时即可播种。一般在“立春”至“雨水”期间播种。地膜覆盖栽培的可比大田露地栽培的提早7~10天播种。

  粒用型秋玉米一般在7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最迟不能超过7月底。若在“立秋”以后播种,灌浆结实期往往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不能正常灌浆结实,导致生育期延长或百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鲜食玉米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在桂南地区一年可以种植三造,但第三季播种最迟不能超过8月底,否则灌浆结实期同样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不能正常灌浆结实,导致种皮变厚、籽粒不饱满,品质、产量、效益下降。因此,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全年生产计划和播种期,特别是秋季要及时抢播、抢种。

  三、精细整地,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

  (一)精细整地。在水田种植的,两犁两耙整细整平后起垄播种。旱地种植的,一犁两耙整地后播种。疏松的旱地可以直接免耕开穴播种。

  (二)合理密植。紧凑或半紧凑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3800~4500株/亩,平展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3300~3600株/亩,粮饲通用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株/亩左右。每亩播种量2~3公斤,使用种衣剂包衣种子。

  (三)种植方式。一般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或单行单株种植方式,开播种沟深浅要一致,播种后盖土5厘米。种植规格: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穴播种2粒留单苗;单行单株种植,行距60~65厘米,株25~30厘米,每穴播种2粒留单苗;单行双株种植,行距8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穴播种3粒留双苗。

  四、科学施肥,重施攻苞肥

  (一)施足基肥。在耕整地前每亩全田撒施1000~1500公斤腐熟农家肥。没有农家肥的,在播种时每亩条施或穴施25~30公斤玉米专用肥。

  (二)及时追肥。5~6叶期施用水溶性肥料或每亩施用复合肥15公斤+尿素5公斤,兑水淋施根部,让幼苗早生快发。8~9叶时施拨节肥,每亩施用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施肥后小培土。

  (三)重施攻苞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每亩施复合肥25公斤,钾肥5~7.5公斤。

  五、搞好田间管理,及时防控病虫草鼠害

  (一)苗期田间管理。苗期要早管理、早施肥,促进幼苗早长快发,达到苗壮、苗齐、苗全。地膜玉米长出1~2片叶期及时破膜引苗,露地玉米3~5片叶时定苗,拔除弱苗、劣苗、虫苗和杂苗。

  (二)及时抗旱排涝。我区春季、秋季玉米容易受旱,各地要及时组织种植户抗旱保苗,抽雄前后是需水临界期,要严防“卡脖子旱”。春玉米生长后期和秋玉米苗期容易受到台风暴雨的影响,要提前疏通畦沟、田(地)中十字沟和田(地)边四周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三)综合防控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防治病虫草鼠害。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每盏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控制玉米面积 40~50亩。同时还可选用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控病虫。

  (四)严防草地贪夜蛾为害。近几年草地贪夜蛾普遍严重发生,其以取食玉米心叶、生长点、叶片及雄花和花丝为主,从出苗至抽雄、吐丝期均有为害,需要全生育期全程防控。目前防治草地贪夜蛾以喷洒低毒高效药剂为主,选择甲维盐、阿维菌素、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低毒低残留农药,抓住低龄幼虫期喷洒玉米心叶、雄花和雌花等部位,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对高龄幼虫,选择茚虫威等低毒高效杀虫剂防治。也可引进中草药防治方法进行示范推广。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80168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