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聚焦“五大振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5-29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中卫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中卫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兴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中卫市农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保障。守牢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191.45万亩,产量69.4万吨;打造枸杞、牛奶、肉牛(羊)、果蔬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综合产值156亿元,“中宁枸杞”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奶牛存栏达到14.2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6万头、290万只;播种蔬菜26.7万亩,总产量达51.9万吨;赤霞珠、蛇龙珠等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050.6亩,年产量120万公斤,葡萄酒销售量28.51万余瓶。

  二是育人才,乡村人才持续壮大。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田间学校+农民”等模式,获批农业领域专家服务基地1家、人才小高地1个,自治区审核认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训实操基地14个。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595名,创办企业157家,领办、创办合作社及协会161家。协调选派66名“三区”人才开展科技帮扶培训服务42次、服务群众3100余人次。推荐“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审1214人。组织24名专家开展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精准培训基层农业技术、实用人才800余人次。

  三是重文化,文明乡风浸润人心。制定《中卫市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意见(2023—2027年)》,加强地方特色戏曲、民俗等非遗保护,打造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9处、市级传承基地21处、县级传承点16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1000场次以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7000场次以上,“文化进万家”元旦春节系列活动10余项。举办农民篮球赛、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48次。市、县(区)、镇(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网络基本形成,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推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条,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19家,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10家,每年稳定解决农民就业1万余人。

  四是优生态,和美乡村逐步建成。坚持规划引领,全市编制村庄规划183个。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30%以上。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把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美丽村庄建设有机结合,一体化推进落实,建成污水处理站(厂)4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1%。实施危窑危房清零行动,农房安全鉴定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美丽小城镇32个,美丽宜居村庄128个,乡村绿化率达到25%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的27个,村卫生室达到五星级标准的36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4.3%。

  五是强组织,基层堡垒更加牢固。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创建,试点开展分级分类管理提升行动,创建党建示范乡镇40个,打造党建示范村417个,全市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占比达94.1%。2023年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转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分类培养“两个带头人”6096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619名(村均3.7名),培养大专及以上村干部667名。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两委”班子成员26名,建立导师帮带对子1820对,激活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落实选派驻村干部长效机制,向全市255个重点乡村选派驻村干部719名。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后组建党建共同体20个,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27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3.02亿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8%。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qqnyxw/202405/t20240521_45454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