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兴万村”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4-04-24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万企兴万村”,就是要让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带动乡村“加速跑”。作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石柱县桥头镇探索出民营企业为乡村“造血”的新模式,村企“牵手”、双向奔“富”,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紧邻桥头镇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青山绿水中的瓦屋小镇,是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民宿、美食、露营、文创,时下流行的文旅元素,散落在乡野田间。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吸引游客超过3万人次。

  石柱县桥头镇瓦屋村村民向建伟告诉记者:“节假日的话,我们这里的一个停车场是爆满的。像我这个超市每天我的二维码收款都可以超过100单以上,一天的毛利能上2000元。”

  就在一年多以前,瓦屋小镇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废弃村落。随着龙头企业进驻,餐饮商会组团带动,一个村企共建共享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逐渐落地:政府配套基础设施、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群众参与增收致富。一年间,废弃农房成了客房,废弃村小变身产业学院,撂荒地也开垦成为高山莼菜基地和辣椒直供基地。

  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说:“通过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这种联农带农的方式,我们在瓦屋村带了一个产业链条来,有民宿、有餐饮、有农业、有文旅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瓦屋小镇已经吸引22家民营企业入驻,一家知名企业定点对接一家商铺,不仅提供冰箱、消毒柜、桌椅、床单被套等实实在在的“硬件”,更在技术上手把手地培训。本来在山上养羊的彭广金,就在企业的帮助下,下山开起了自己的羊肉馆。

  “他们直接派了个师傅到我家里面来给我培训,投入可能一两万块钱就开起来了,成本一个月不到就收回来了,然后现在也赚了个十来万块钱了。”石柱县桥头镇瓦屋村村民彭广金说。

  石柱县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表示,两年多来,他们共招商引资企业62家,涵盖写生艺术、特色民宿、乡村旅游以及农特产品加工,将提供近千名的劳动就业岗位,实现全镇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探索构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村企合作机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来自市工商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有8000余家企业对接5351个村,实施兴村项目上万个,投资总额593.3亿元。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吴春春 刘晓媛 陈望 特约记者 黄锐)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404/t20240422_131475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