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 兴文县水稻配中药 稻田增收好“药方”

时间:2022-04-22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提升农村地区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兴文县将“给稻田作‘加法’”作为探索路径,以简单又实用的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稳步迈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在兴文县僰王山镇中心村,冬日的稻田一派热闹景象,上百名村民正在抓紧采收中药材泽泻。泽泻是水生植物,其根茎可以制成中药,具有不错的市场效益。因为泽泻秋种冬收的生长周期和水稻形成互补,正好填补水稻秋收后给稻田留下的“空窗期”,大大提高了稻田的产出效率。

  中心村从2021年12月份起组织村民采收,而泽泻粗加工厂房则满负荷运转,十个烤箱每次可以烘烤五万吨,烤好后即可随行就市对外销售。

  据了解,兴文县自2019年起,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兴文禾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僰王山镇中心村流转土地、建立基地,通过水稻和泽泻轮作的模式进行粮食生产。目前基地规模已经达到700余亩,通过种植泽泻实现稻田亩均增收超过4000元,“钱袋子”有了保障,中心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更加扎实。

  “我家的两亩多田流转给了合作社,然后家里的两个人在基地里务工,每年有几万块钱的固定收入,又方便照管家庭,还是比较划算”,中心村村民谢后群对这种模式十分认可。

  良好的效益也推动基地的种植模式不断向外辐射,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合作社开始加入到种植队伍中。目前,全县“水稻—泽泻”轮作稻田达1500余亩,泽泻总产值600余万元,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可以实现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增收。

  下一步,兴文县将继续鼓励村民主动融入泽泻的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提高村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做活盘活集体经济,切实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1/19/62bed51132564b1996683358190d358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