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昔日千亩撂荒地 今朝富农粉蕉林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忙。微风吹过,蕉叶沙沙作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英德市黄花镇公正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农户们正忙着种蕉。“这里种植的粉蕉甜度够、品相好、耐贮存,吃起来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英德市众炎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显勇说。

  年初以来,黄花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植能手、企业农业集中发展。黄花镇公正村、溪村村、新民村原有约1160亩撂荒地,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开发粉蕉种植项目,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粉蕉项目带动村民就业

  此前,公正村、溪村村、新民村因不少村民外出务工、耕作条件不完善或找不准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山地被丢荒。近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耕作条件得到改善,吸引了不少合作社和村民投资种植农作物。英德市众炎种养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粉蕉香甜、软糯,是老少咸宜的水果,深受本地及珠三角城市消费者喜爱。”彭显勇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成功流转了1000余亩撂荒地进行种植粉蕉,并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户通过参与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工序增加家庭收入。“目前粉蕉亩产约7000斤,每斤收购价2.5元至3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家有11亩地,租给合作社种植粉蕉每年有近7000元收入。”公正村村民陈运养说,除了租金收入,合作社还聘请他到粉蕉基地负责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收入150元,“这样既能照顾家庭,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粉蕉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当地撂荒地的利用率,而且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周边村民增收,农户每户每年可获600元/亩的土地租金。同时,合作社辐射带动10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全镇5796亩撂荒地成功复耕

  黄花镇党委和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黄花镇因种粮效益低、劳动力缺乏、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全镇不少耕地撂荒。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该镇立足实际,找准撂荒原因,扎实推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行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黄花镇在农村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采取互换、转包等形式,将撂荒地流转给有能力耕作的其他农户经营,引导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植能手、农业企业集中发展。引导村民种植旱生农作物,如番薯、玉米、西瓜等。同时,根据各类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建设高标工程项目、对水库加固,完善管护机制,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大力提倡新型耕作制度和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无人机等),减轻劳动强度,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目前,全镇完成复耕撂荒地5796.46亩。

  黄花镇还督促各村(社区),采取村级大喇叭、宣传车、悬挂横幅、微信群推送、“圩日”摆摊、发放《致黄花人民的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政策,让广大群众树立“鼓励耕种、不种收回”的意识。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snnyxxlb/content/post_39158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