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有丰景 十里蛤蟆滩感悟《创业史》

时间:2022-10-10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9月28日上午,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客户端、农民日报陕西记者站、各相关市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秦”劳富“渔”》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走进西安市长安区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在十里蛤蟆滩看丰景,探访三产融合立体模式带来的农业多元价值,深入感悟《创业史》。

  采访团乘车从长安大道向南,在滈河大桥南左转,沿着新修的“五化”道路再向东行驶,穿过一片白杨林,就来到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树林田野间,简单又质朴,一番田园景色近在眼前。远处稻田里,工人们正在收割水稻。

  “我们的稻渔基地刚好属于柳青笔下《创业史》作品中所描述的蛤蟆滩,以载地文化为基础,传承当地稻米农耕文化,恢复稻田的自然风光,从生态聚焦生优质,传承本土优质稻米桂花球,以农为主创新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生态农业修复山清水秀,守护风景秀丽的自然的山、水、塬、林、田,让田间劳作化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常在林间负责人姚运红表示,通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读《创业史》、体验稻作农耕、吃稻鳖稻鱼”特色,让农旅融合,探索农业多元价值,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依托皇甫村十里蛤蟆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立体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目前已整合生态稻田480多亩。其中包括生态稻田20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0余亩,现代果蔬设施大棚30余亩,经济苗木园林70余亩,生态杨树林70亩。”姚运红说,他们每年组织各种活动,如稻田收割节、音乐节等,在山庄内还可体验亲子抓鱼活动,这种方式实现了我们养殖的水产品增值。“市场上一只螃蟹可能50元左右,通过亲子活动亲手捕捉的螃蟹,其价值可能会提升到80元左右。”

  “目前,我们不仅每年实现向皇甫村集体合作社分红10万余元,提供乡村就业工作提供劳动岗位90人左右,解决周边村民的果蔬销售流通困难,让周边村民种植的西瓜、草莓、甜瓜等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近销售,还能卖出好的价值收益。”姚运红表示,他们始终致力于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并联合村民利用闲置庄基地打造乡村民宿,其中由老实验站改造的大美林间民宿店荣获西安市“十佳民宿”称号。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gzdt7701/20220929/98063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