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作物防低温早霜适时收获指导意见

时间:2022-09-20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根据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的信息,预计9月20-21日早晨,吉林市、辽源市、通化市、延边州大部发生霜冻害风险较高,白山市发生霜冻害风险高。受冷空气影响,18日开始全省气温较前期明显下降,累计降温幅度一般为6-10℃,部分地方可达10℃以上。18-20日气温持续较低,日平均气温11.5℃左右,比常年同期偏低2℃左右。20-21日早晨,吉林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大部最低气温一般为0-2℃,部分乡镇可达0℃或以下。为确保农作物安全成熟,同时落实好全国农技中心《关于持续做好秋粮生产和秋冬种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有关要求,现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落实。

  一、科学合理防范低温早霜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于旱田地块,早霜来临前,要开展人工熏烟防霜,降低早霜不利影响,以此延长作物后熟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方法是可在田间上风口,放置秸秆、树叶、杂草等在深夜降温时点燃,慢慢熏烧,使地面笼罩一层烟雾,提高近地面温度,改变局部环境,降低霜冻危害。熏烟堆要密,分布要均匀,尽量使烟雾控制整个田面;对贪青晚熟的水稻,要采取夜间灌水、白天排水,保持田间湿润,减缓降温速度。

  二、适时收获保秋粮

  玉米可以适时晚收,延长籽粒有效灌浆时间,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待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时进行收获,同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实行秸秆还田;对正常成熟的大豆品种,当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进行机械或人工收获;水稻在防范早霜的同时可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当90~95%的谷粒变黄时为适宜收获期,要及时抢晴天收获,有利于稻米的优质高产。收获太早,青米多且出米率低,米质差;收获太晚,则落粒损失大且碎米多。严禁枯霜后收割,以免影响稻米质量。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zwgk/tzgg/202209/t20220919_85783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