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流苏核韵”样板 巧做“五大振兴”文章

时间:2022-04-2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1年7月,费县“流苏核韵”乡村振兴示范区被列为全国首批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试点,获得5000万元的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按照“一核、一带、一区”规划思路,费县细化任务、成立专班、统筹整合、高效推进,全面实施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着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镇域样板。

  产业振兴“强基础、提效能”。重点围绕马庄镇富民新村、联新村、核桃峪村、牛角峪村和楼泉村等5个核心区村庄,投入资金1410万元,用于核桃全产业链建设。包括更新优质核桃品种300亩,上马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核桃交易中心1处、核桃检测中心1处,改造提升生产路4.3公里等,推动乡村发展从“输血”转向“造血”,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生态振兴“全铺开、落到位”。积极推进示范区村庄环境整治、美丽宜居田园建设、溪流美化亮化、建筑风貌提升等工作。投入160万元,分类改造农户厕所1303户;投入592万元疏浚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建设平板桥1座、拱形桥3个;投入2920万元改造硬化村内道路1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382盏、美化清洁13个村庄,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人才振兴“创品牌、树旗帜”。广泛宣传“归雁工程”政策措施、制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开展学生实习和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科技下乡、网络课堂等形式,邀请农业专家、先进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现身说法,不断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精准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制定《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实施细则》,加大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以及奖补政策扶持力度,真正让人才留得下、留得住、发展好,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文化振兴“有亮点、重融合”。深挖流苏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大力倡导善治、乡贤、农耕、孝善等优秀文化,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等,提高文化软实力。投入320万元建设提升文化广场,加强项目区传统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加大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力度,推动本土文化与旅游、艺术、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文化成果双丰收,有效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组织振兴“新模式、更善治”。围绕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共享、人才引进等方面,探索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各方合作共赢的治理新模式。成立马庄示范区乡村振兴服务团队,积极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全能型”网格化队伍。投入476万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乡村治理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活动,树文明新风,打造善治乡村。(根据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材料整理)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203/t20220317_38785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