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推动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

时间:2022-04-2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威海市深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扩大城乡公益性岗位规模,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是明确工作进度。威海市明确今年全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为9800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80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1800个,将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安置任务,切实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在保障就业的同时,有效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基层公共服务功效。

  二是明确主要对象。城乡公益性岗位的主要安置对象为“4+2”类人员,即乡村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四类人员,城镇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两类人员。各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农村大龄人员放宽到70周岁。

  三是明确岗位设置。公益性岗位主要设置了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社会治理类5个类型,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森林防火、村容保洁、扶残助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护、乡村网格员等方面工作;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公共环境卫生、社工服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护、基层调解员等方面工作。

  四是明确待遇保障。城乡公益性岗位待遇统一实行政府补贴,城镇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乡村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各区市依据岗位类型、劳动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乡村公益性岗位应为在岗人员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城镇公益性岗位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退出公益性岗位后生活困难人员,按规定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做到政策有衔接、帮扶不间断。

  五是明确资金保障。威海市把城乡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涉农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增强财政兜底保障力度,同时加快资金拨付并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六是明确工作落实。结合当前形势,有序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上岗工作。市人社部门结合疫情形势需要,加强对卫生防疫类城镇公益岗位的统筹调度,合理安置卫生防疫类城乡公益性岗位上岗,助力基层防疫工作。乳山市在防疫任务较重的镇村开发了107个卫生防疫类公益岗位,并通过积极的组织招募和严格的资格审核,高效完成了岗位安置。(威海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203/t20220325_38853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