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心用力助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2-04-2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9月6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二部党支部组织专家赴济宁市金乡县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区开展技术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谋划县域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与棉农面对面,实地解决植棉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难题,用情用心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群众的贴心人。省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桂峰研究员、作物二部部长王志刚研究员及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活动。

  在马庙镇项目区,专家组实地调研了当前棉花长势情况,仔细了解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询问棉花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情况。专家组指出,今年棉花总体长势稳健,但近期连续降水造成烂铃增多,建议棉农加强管护、及时摘除烂铃,推株并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结合害虫防治、脱叶催熟、科学收花等措施,提高亩产收益。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中人工成本高、机械程度低等问题,专家组建议推广以“五改行动”为核心的“蒜后贴茬直播短季棉绿色轻简化技术”,即改种植常规春棉品种为短季棉品种、改育苗移栽为大蒜收获后机械直播、改稀植大棵群体为“直密矮”群体、改精细化管理为轻简化管理、改多次收获为集中成铃集中收获。针对植棉效益不稳等问题,建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探索开展棉花保险支撑模式,通过农业保险化解棉花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棉花支持政策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消费及纺织服装出口大省,棉花产业是广大棉农及城镇职工就业创业收入的重要渠道。作为传统优势棉区,我省具有辉煌的植棉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滨州杨柳雪村因连续七年粮棉双高产、双贡献,被周恩来总理树立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但近年来,受农业政策调整与新疆棉区冲击等多因素影响,我省植棉收益持续走低,棉花面积、产量急剧下滑。在此形势下,金乡县不等不靠,大力推进棉作模式创新,全国首创棉、蒜、椒“两白一红”三元高效棉作制度,亩收入增加5000多元,成为全国棉花种植行业的靓丽名片,也使得金乡县棉花生产逆势增长,常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作物二部党支部不仅与基层棉花技术人员、科技示范主体、棉农们建立了“零距离、心连心”的沟通联系。也在感叹群众首创精神的同时,使得与会每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升华,党性得到进一步锤炼。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从金乡棉花生产的“典型模式”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棉花技术推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巩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cjqgwmdwzl/zyfw/202109/t20210914_37258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