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报道:中稻热害怎么防?再生稻怎么收?专家指导来啦!|三农服务热线

时间:2022-08-16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稻田不脱水,大米围住嘴

  眼下,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

  再生稻头季进入收获期

  然而,8月份湖北将

  维持高温少雨的趋势!

  关键时期

  中稻的高温热害怎么防治?

  再生稻的收获应该注意哪些技术要领?

  湖北之声《三农服务热线》栏目

  邀请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

  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组组长曹鹏

  讲解中稻高温热害防治

  和再生稻收获的技术要领

  本期嘉宾:曹鹏

  曹鹏,湖北省水稻协会秘书长、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主要从事优质水稻品种筛选利用、适用技术创新熟化、绿色模式示范推广和优质稻米产业推进工作。先后承担并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等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0余项,主(参)编专著书籍10余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推广奖4项。

  曹鹏(右二)等水稻专家在调研水稻生产情况

  今年8月份,我省维持高温少雨天气,而就在这种天气状况下,我省的中稻进入抽穗扬花期。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对正处于抽穗扬花期的中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曹鹏:高温热害是直接伤害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适宜温度是25℃~30℃。低于20℃或高于35℃,都对水稻抽穗扬花授粉不利。持续高温(气温在35℃以上高位运行3~5天),会使正处于抽穗扬花期的中稻形成至少4种不利影响:一是花粉器官发育不良,花粉活力下降;二是导致花粉器官尖端破裂,失去授粉能力;三是伤害花粉粒,使花粉败育;四是极端高温(40℃以上)时,颖花开花后,花梗花粉干枯,无法完成授粉。

  8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全省农业防灾减灾保秋粮丰收工作视频会,总体判断是:旱情已经发生,而且将快速发展。从下一阶段的雨情、水情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我省中稻(含一季晚稻)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目前受影响最大的应属4月底至5月上旬育秧播种的中稻(目前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大概占全省中稻面积的2-3成,要千方百计降低产量损失,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

  为了减轻粮食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的高温热害影响,农民朋友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曹鹏:由于区位、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我省高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且多发的省份之一。为了减轻粮食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的高温热害影响,可以主动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选用适宜品种。不同品种对高温热害的承受程度有所差异,应根据区域常年高温气候发生情况,优先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是合理安排播期。我省一般从夏至开始到“三伏”结束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因此作物高温热害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8月下旬。应结合作物生育期,通过播期调整,将高温敏感期(如抽穗扬花期)避开此时段。

  三是以水调温保苗。高温热害发生后,在灌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时引水灌溉降温,满足高温期间作物蒸腾作用对水分的大量需求,改善田间局部气候条件,降低冠层温度。

  四是因苗科学施肥。酌情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五是科学防治虫害。俗话说:“干生虫、湿生病”。高温一般伴随干旱,应加强监测,水稻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

  为了减轻高温热害对中稻生长的影响,农民朋友如何给中稻施肥?

  曹鹏:科学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耐热性,适度减轻或缓解危害。首先要看中稻具体处于什么生育期。对处于孕穗期的中稻,看苗因田及时施用穗粒肥,叶色明显褪淡显“黄”的要早施,促进颖花分化;对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偏深且披散的田块,可以减量施用或不施。对处于抽穗齐穗期的中稻,叶面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3%过磷酸钙溶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

  曹鹏(右二)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水稻插秧

  当前,我省再生稻头季进入收获期,在高温少雨的天气情况下,要充分保证再生稻头季丰收到手、适度提高再生季产量品质,农民朋友应该掌握哪些技术要点呢?

  曹鹏: 湖北既是全国再生稻主产区,也是优势区,常年再生稻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发展再生稻生产为稳定提升湖北粮食产能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前,我们制订发布了《全省再生稻头季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具体有3个方面建议。

  一是酌情适度晒田。头季一般在施完促芽肥后晒田,低湖田齐穗后20天即可晒田,确保收割时田间相对干爽,收割时宜采用“回”或“川”字型路线,减少履带碾压比例。

  二是因时科学留桩。结合我省多年光温资源条件分析,头季收割时间节点一般建议控制在8月15日前。8月15日前收获的,留桩高度40厘米左右;之后收获的,适度保持高留桩(45厘米左右),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

  三是加强跟踪管理。根据高温热害、气象干旱和土壤墒情,头季收割后适度灌水,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再生芽快速生长。

  荆州的郑先生问,他种植的中稻下面已经扬了花,上面还没有扬花,这是不是高温的影响?他应该怎么做呢?

  曹鹏:水稻的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全穗开花顺序是从穗顶部渐渐向基部。据郑先生描述,中稻下面已经扬花,上面没有扬花,可能就是受到了高温热害。

  如果灌溉条件允许,田间应该保持8-10厘米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

  也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钾肥,增强植株耐热性,减轻或缓解危害,防止花粉败育。

  监利的欧先生问,头季水稻收割后,准备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实现种一茬收获两回。收割后怎么施肥呢?

  曹鹏: 再生稻是指在前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出来再生蘖,长成稻株,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为确保再生季稳产、高产,施肥要重点把握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头季收割前(头季收割前10-12天,每亩施45%复合肥10公斤、尿素10公斤作“促芽肥”,由于此时施肥田间操作难度大,目前多采用无人机施肥);二是头季收割后。根据欧先生的描述,头季收割前应该没有进行施肥,目前只能做好收割后施肥工作。具体操作为:头季收割田间复水后2-3天,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促进再生稻多分蘖;始穗期至齐穗期,酌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8/t20220816_42651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