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六抓”监管+“六防”机制,旬阳推进长江十年禁捕工作走实走深

时间:2022-07-20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2年是长江流域实现十年禁渔的第二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禁捕办早安排、早部署,分管市长亲自安排,禁捕成员单位主动作为,积极行动,严格执行《旬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汉江流域(旬阳段)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和《安康市垂钓管理办法》等规定,坚持实施“六抓”监管,完善“六防”机制,确保旬阳市十年禁捕“禁得住、禁得牢”。

  一是抓好“网格化”监管,完善“预防”机制。把汉江、旬河、坝河划定规模适宜的网格单元,立牌公示网格监管人员,明确网格界点,落实以护渔员为主体的网格人员,健全网格制度,并依托地方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建立违规排查、引导宣传、舆情应对、信访化解等机制,努力实现源头防控和“第一吹哨人”制度。目前,旬阳市将汉江、旬河、坝河1江2河沿岸长200余公里划为120个网格单元,基础网格员由120名护渔员担任,13个镇一把手任网格长,沿线村组协助巡护,禁捕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开展包镇巡查、打击、办案,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整禁捕管理“预防”网络。

  二是抓好“常态化”监管,完善“人防”机制。实施禁捕区巡查执法管理,市级采取“人轮休、车不停,车为轴、人辐射”的方式,镇级组织120名护渔员采取徒步巡查方式,盯紧看牢重点水域,严防死守重点时段,针对夏季特点,开展错时执法,早晚出动,实行全天候、无死角巡查,严厉查处禁渔期涉渔违法捕捞活动,今年以来,旬阳市共出动执法车辆48余次、执法人员195余人次,镇级岸线巡查1500余公里,实现了“第一吹哨人”目标,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禁渔期内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人防”效果。

  三是抓好“立体化”监管,完善“群防”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禁捕宣传和水生生物保护等公益活动,激发群众护渔热情;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和动员社会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发挥护渔员的作用,实现群策群力效果。今年以来,大队开展各类禁捕宣传活动24次,接处各类举报电话29起,组建护渔员队伍1个,发展沿江沿河护渔员120余人,制止、劝阻违规垂钓950余人次,发放张贴宣传资料8500余份,营造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群防”氛围。

  四是抓好“链条化”监管,完善“联防”机制。旬阳市禁捕办牵头,以渔政、公安、市场监管为执法主体,坚持“水陆并重”,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以清江、清船、清网、清售为目标,以查汉江、查旬河、查垂钓、查船只、查市场为手段,坚决斩断非法捕捞、销售、食用野生鱼的产业链。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5余次,清理上岸“三无”船只3条,查处禁渔期非法捕捞案件13起,刑事立案2起,强化了守江护渔、打非治违的“联防”手段。

  五是抓好“信息化”监管,完善“技防”机制。大力推进“渔政天眼”远程监控建设,积极推进“一个指挥中心(市级)+8个分调度中心(镇级)+24个巡查点(村级)远程监控全覆盖”整体布局,通过技术手段发挥“千里眼”“报警器”“顺风耳”作用。大队已建成1个渔政远程指挥中心、8个分调度中心、24个巡查点的渔政远程监管视频监控系统,配置13套可见光与红外线双光摄像头,实现了汉江(旬阳段)83公里水面的全天候可视化智能监控,8个镇83公里汉江禁捕区已全部纳入“技防”范围。

  六是抓好“法制化”监管,完善“策防”机制。深化与旬阳市公检法部门关于案件移送、巡回审判、生态修复、公益诉讼等行刑衔接机制,开展渔业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宣传和执法联动,提升规范执法水平,畅通高效联动渠道。今年以来,大队共移送涉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1起4人,联合举办执法巡查6次,并积极推动旬阳市农业农村与公检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流域禁渔区禁捕行刑衔接工作的通知》,定期与公安、检察座谈交流汉江流域十年禁渔法律适用中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了依法治江“策防”力量在渔政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gzdt7617/20220718/98003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