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使诈”代价有多高?3 条法律红线碰不得

时间:2025-05-19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法庭“使诈”代价有多高?3 条法律红线碰不得

以为在法庭上“使诈”能赢官司?小心把自己送进牢房!在乡村生活里,邻里纠纷、土地承包、借贷扯皮难免闹上法庭,可千万别动 “伪造证据” 的歪心思,这后果比败诉严重百倍!今天乡村振兴调研中心结合《民事诉讼法》《刑法》,给大伙敲响警钟!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4条,一旦查实伪造证据:

个人违规:面临10日司法拘留 + 最高10万元罚款,比如有人为争夺宅基地,伪造土地分配协议,钱罚了、人拘了,官司还得输;

单位违法:直接负责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单位最高面临100万元罚金,性质恶劣的还会被列入失信名单。

而《刑法》第307条更是划出红线: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最高判7年!去年隔壁村就有人伪造借条起诉邻居,最后不仅被判刑,还成了村里的反面教材。

但如果对方用假证据“使坏”,咱也别怕!这反而可能是翻盘的关键!一旦发现对方证据存在问题,立即向法院提交书面异议,要求对证据进行质证。若查证属实,对方不仅会败诉,还将面临法律制裁,咱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维护。

法律容不得半点虚假!无论是守护自家宅基地,还是解决邻里纠纷,靠谎言和假证注定行不通。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证据纠纷吗?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用真实和法律守护乡村的公平正义!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现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诚邀有志之士成为我们的特约编辑,密切关注廉政信息,实时跟踪舆情动态,全力推动依法维权进程,助力依法行政的有效落实。请通过以下电话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与我们联系。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