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阿拉善盟再绘丰收美景

时间:2024-12-3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仓廪实,天下安。阿拉善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扛稳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推动粮食单产提升工作。据统计局公布数据,2024年全盟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7.06万亩,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亿斤,粮食平均单产达到563.26公斤/亩,面积、产量和单产水平分别较上年增长1.34%、3.85%和2.48%。

  坚持藏粮于技,推动单产提升。阿拉善盟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坚持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相结合,累计创建1个玉米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和12个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年均推广玉米“干播湿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30万亩左右,示范带动玉米密植19万亩,逐步实现区域均衡增产,示范区内玉米平均单产1135.48公斤,为全盟吨粮田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搭建选种平台,提高良种覆盖。新建1个百亩“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近3年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备案、登记的玉米新品种32个,展示示范密植高产玉米品种8个,召开“看种、选种、购种”综合评价现场观摩会3次,以1000公斤/亩产量为目标,推介7个高产、优质、绿色的玉米品种,通过把新品种、好品种送到田间地头,实现“看禾定种”25吨,助力粮食丰产农民增收。

  坚持藏粮于地,助力粮食增收。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87万亩,96%的永久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等方式,项目区田、林、路、水、井、电得到基本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阿拉善盟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检测化验工作,制作完成盐碱地专题调查成果,为摸清粮食产区耕地现状及盐碱地扩种粮食打下基础。

  推动机械作业,降低收获损失。积极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作业面积达到8.2万亩,新建2个旗县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和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9.08%,主要粮食作物机械收获损失率控制在3.02%以内。

  加强耕地质量,夯实生产基础。统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重点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集成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引领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累计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12个,测土配方施肥45.53万亩,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解决水困顽疾,实现提质增效。依托水肥一体化等农艺配套措施,建立适宜不同区域3种主要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和“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等水肥高效利用种植模式,推广种植节水作物16万亩,实施耕地轮作2.4万亩,大力推广耐旱品种,推动向日葵、蜜瓜等经济作物品种向粒小、多瓜转变,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在地下水超采治理区的积极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新增设施麒麟瓜种植0.35万亩,蚕豆种植0.2万亩,注册“美人山沙漠翡翠绿蚕豆”品牌商标,着力打造蚕豆种植基地。

  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的原则,扎实开展农业农区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化肥农药科学施用,开展农用残膜秸秆回收利用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肥效试验14项,完成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43万亩。开展更换扇形喷头、防漂移喷头等技术为主的植保机械提升行动,植保无人机保有量110余台,年作业范围达24万亩次以上,提高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全力落实好自治区“两个一千”计划,着力推动全盟玉米单产提升和吨粮田创建工作,在推广玉米密植技术和“干播湿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同时,配合实施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措施,推广应用智能化、高效化农机具,加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加大先进高效农机具推广力度,积极推动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断强化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和大比武活动,确保全盟粮食再获丰收。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412/t20241230_26453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