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四旗成功入选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典型案例(第一批)
时间:2025-01-0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批示指示,切实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2024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文《关于推介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应用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2024〕174号),我区推介的阿鲁科尔沁旗、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等四种典型案例成功入选。此次推介的典型案例,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涵盖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与应用模式,为各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0—2024年,我区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8091万亩次,连续5年均超额完成下达的年度任务面积。其中,2024年,我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条例》,主推秸秆少量覆盖免少耕播种、秸秆部分覆盖免少耕播种和秸秆全量覆盖免少耕播种等3种技术模式,推进“高质多补”。印发《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全区创建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9个,打造47个县级、11个乡级、30个村级高质高标应用基地160个,作业面积达到2890.93万亩,超额完成下达任务33.8%。任务顺利的完成,在于将任务落到了231个乡镇2907个村13.1万个作业主体的24.2万个集中连片的黑土地耕地上,新安装1.8万台套作业监测设备。从各地监测结果来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减少或杜绝了秸秆焚烧,有效减轻了耕地风蚀水蚀,减少扬尘扬沙 80%以上,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至少增加0.2-0.4个百分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高,出苗保苗率高,还节约作业成本 16~90 元,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植株增加1000~1200余株,抗倒伏的同时,产量增加17-20%以上,达到“吨粮田”,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多效应。
我们将以此次推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牧民充分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和意义。同时,积极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大家掌握技术要领,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区广泛应用。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412/t20241230_26453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