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资源促“三变” 变出主导产业促增收---鞍山市台安县富家镇三道村

时间:2022-04-21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台安县富家镇三道村位于台安县西南部,地处辽河北岸,与盘锦市隔河相望,是天然形成的辽河沿岸村落。全村总人口2033人,辖8个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薄弱,外债较多,仅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护日常开支,是当地有名的“空壳村”和“软弱涣散村”。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充分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以“村集体+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融合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全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一、主要做法

  (一)以资源为依托,发展主导产业。三道村耕地面积5500亩,凭借毗邻辽河的地理位置,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过去由于村里没有稻米加工企业,所有稻米均是原粮出售,销售价格较低。为了提升大米销售价格,2017年村集体利用原生产队8亩闲置场院成立了大米加工厂,免费为村民提供大米加工服务。作为回报,村民将稻糠无偿送给大米加工厂,村集体通过出售稻糠每年可增收5万多元。为了持续发展稻米产业,村集体于2018年注册了“少帅郷”河灌稻米商标,制定了稻米生产标准,指导种植农户按照稻米生产标准种植稻米,规范各生产环节,由原来的年销售量5000吨提高到9000吨,销售价格每斤增加0.2元。

  (二)开展股份合作,做强主导产业。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大米加工厂的加工能力,2021年村集体决定吸引外部资本入股大米加工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由辽河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60万元、村集体筹资8万元外加闲置的1500平方米厂房(折资32万元)共计40万元共同建设晾晒场等基础设施及购买加工设备,经营收入按照6:4的入股资金比例分红,改建后的大米加工厂加工能力显著提升,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

  (三)积极探索创新,开辟乡村振兴试验田。为了更加科学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2018年村集体流转了300亩水田作为“水稻新品种种植与推广”试验田,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在当地推广。利用毗邻辽河水域的优势,开展“稻蟹综合种养”,在300亩水田投放1万斤河蟹,年均综合收益在1万元左右。

  二、取得的成效

  三道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形成水稻种植、大米加工与销售的产业链条,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村集体、农户、企业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2020年村集体增收6万元,水稻种植农户亩均增收200元,全村种植收入达100多万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的穷帽子。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nyxw/gzdt/202203/t20220316_45281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