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平利靶向发力 擘画新“三变”

时间:2022-05-26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平利县是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之一,该县在全面启动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正向引导、靶向发力,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拨改投、投转股、股变薪”创新模式,走出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集体经济发展新“三变”之路。

  探索“拨改投”,变“零钱”为“整钱”

  平利是全国茶业百强县,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重要指示的源发地。全县以生产绿茶为主,绿茶又以春茶居多,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2022年,平利县为促进茶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计划通过财政奖补建设12条夏秋茶生产线,过去的产业扶持政策都是“以奖代补”的方式直接投放到经营主体,不仅存在政策资金“散胡椒面”的问题,而且形成的资产难以折股量化和有序流转,极易发生资源闲置或资产流失。为此,平利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探索推进产业奖补“拨改投”试点,首先将12条夏秋茶生产线以资产形式投放到产业重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招引”市场主体,明确收益分配机制,通过改“拨”为“投”既壮大了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又减轻了茶企负担和“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借风行船”,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用于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上,从而实现集体、企业、农户多方共赢。今年,全县利用五大产业奖补政策,按照“拨改投”的方式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和建设茶叶、中药材、富硒粮油、设施蔬菜等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及标准化厂房等资产共计1300余万元,变“无偿奖补”为“有偿投资”,化“零钱”为“整钱”,让集体经济壮大了,企业负担减轻了,产业基础变强了,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了,实现了资源共享,多方共赢。据该县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介绍,后续他们将全面扩大财政资金“拨改投”试点范围,这样不仅能迅速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能为乡村留住产业、留住企业,全面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推动“投转股”,变“死钱”为“活钱”

  为全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仅脱贫攻坚期间,平利县就累计注入“三变”改革财政配股资金1.27亿元,平均每村配资规模近百万元。资金到村后,多数集体经济组织都是以每年收取5—7%定额“股息”的简单方式将资金直接投放到市场主体,不仅收益低、风险大,而且有“钱”投不出、不敢投、无处投,乃至出现资金“趴窝”和“空转”现象,导致集体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不强、拉动力不够。该县西河镇三合村过去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为改变这一现状,在驻村帮扶部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探索集体经济“投转股”方式,有序推进集体“资金”变“资产”、“死钱”变“活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集体配股资金和部门帮扶资金建起了食用菌生产基地,并在西安开办了全县第一家“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同时还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入股经营等不同方式在全村培育了食用菌、肉牛、油牡丹、绞股蓝、花椒5大特色产业,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是“股息”收入的10倍之多,一举成为了全县集体经济示范村。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是一个边远贫困村,高山茶叶资源优势明显,但是不成规模,“引”不来企业和市场。于是村集体利用财政配股资金组织农户规模改建标准化茶园,再按照分户建园、集中管理、统一收购、规模外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将零散产业集中化,架起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利益联结桥梁,先后成为了高英茶业、田珍茶业等县内骨干茶企的优质原料基地。在典型示范带动下,平利县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日益灵活多样,很多村集体在严控资金投入风险的前提下,将集体“闲置”或低效益投放资金转化为一处处现代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厂房、一台台生产加工设备,通过筑巢引凤,强基兴业,搅活一潭“死水”,壮大了集体、做强了产业、引来了市场、富裕了百姓、振兴了乡村。

  加快“股变薪”,变“要钱”为“挣钱”

  今春疫情反复,但平利县广佛镇的脱贫户并未因“疫”欠收,因为该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社会化服务组织,很多脱贫户被吸纳成为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员工”,被集中安排到茶企务工,一天的劳务工资比过去一年的集体“分红”还多,这样既保证了农户增收问题,还彻底解决了茶企“用工荒”,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脱贫户从要“红利”到挣“工资”的思想大改观。目前全县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了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个,今春已组织1万余名劳动力到茶企务工,仅采茶工资一项就带动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稳粮扩豆”是今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但是劳力缺、效益低、农民不愿种是平利最大的现实。解决问题还是要靠集体。农民不愿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就牵头种,通过规模建立“示范田”“高产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村劳动力缺乏,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投资购买农机设备,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措并举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既有“经济效益”,更有“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重要指示,该县今年还计划统筹集体经济配股资金2000万元,为全县多个易地移民搬迁社区购置或建设标准化厂房,招引企业兴办社区工厂,让搬迁农户真正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力争把平利“社区工厂”模式再次打造成为集体经济发展“新样板”。平利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立社会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厂房、兴办社区工厂、发展农业产业等不同方式,逐步引导和吸纳农民就地就业,实现“股东”与“员工”身份的双重加持、“红利”与“薪金”收入的双向增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了很好的探索。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20520/97947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