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高效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奈曼旗本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介绍

时间:2022-04-2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摘要】奈曼旗本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将农资、农机、农技等生产要素深度结合,以承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建设农业现代综合服务体系为切入点,突出抓好生产环节全托管,并逐步将农资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金融 服务等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形成了“产、供、销、服” 一体化的完整闭环,实现了合作组织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的合作多赢、良性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转变了生产方式,保障了产品质量,为合作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奈曼旗本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本400万元,建有高标准仓储库房2400平方米,硬化晾晒场地6000平方米,是一家以蒙中药材籽种、秧苗繁育、收购、初加工、温室瓜果蔬菜、绿化工程苗木、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大型农民合作组织。现有各类机器设备60余台套,各类种植技术人员6人,生产技术科技人员2人,合作社成员426户。2020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20年度,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3800亩,全部集中种植中药材;托管土地面积2900亩;社会化服务面积达9000余亩,服务农户160余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集约化经营、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合作社的不断探索下,形成了四种服务典型模式:

  1、加强院企合作,组建科技团队,制定个性化耕种方案。

  合作社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确定了多年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专家领衔的科技团队,围绕蒙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玉米大田种植测土配方及存在的盲目购种、粗放管理等实际问题,合作社先后对流转及托管地块采点60余个,进行土壤成分检测,获取详实的点位数据,量身定制“个性化”种植方案,为科学种植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2、创新托管形式,提供菜单式服务

  围绕“产中”环节,合作社开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 托管服务。面向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依据托管合同开展全程生产托管,提供耕、种、防、收等多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针对季节性外出务工农户,推出关键环节托管,重点提供定期技术指导与农业机械服务;针对机械配套不全、 耕作粗放的小型农机户,采取农机“返租倒包”的形式,整合盘活农机资源,推动托管规模扩大,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为解决本地玉米种植春旱偏重、出苗不齐的实际问题, 合作社大面积推广“免耕+精量化播种”方式,每亩节约种子0.08千克,亩均节约肥药7.3%,出苗率达九成以上。通过农业生产托管,统一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机械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据测算,玉米全程托管每亩减少生产投入40元,提高产量增收160元,可为农户增加综合亩效益200元。

  3、规范经营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

  在权利义务界定上,合作社与入社农户签订托管合同, 明确了托管作业中多项权利义务,确保托管依法依规进行。在种植经营上,实行生产资料购置、测土配方施肥、耕种、植保、收获的“五统一”作业标准,推广应用旱田节水灌溉、玉米平衡施肥及生物防虫、玉米精量化播种等新科技、新成果,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4、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一体化闭环

  合作社从“产中”托管出发,坚持产业化思维,着力做实做深产、供、销、服各个环节,探索在延伸产业链中提升产业效率,实现多方收益。2021年,合作社采取合作研制、 团购定制等方式,先后定制使用玉米专用肥、抗旱肥、生物菌肥等几百吨,推广使用农业播种机等先进农机具20多台套。

  下一步,合作社探索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实现部分托管农户的粮食直接入库,减少了中间商环节,让托管农户“点价结算”粮款,提高了农户收益。同时,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农业大数据采集应用,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规避市场风险作出有益尝试。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tl/202203/t20220318_20189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