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万斤,亩均多收1000元——高产新品种黄瓜诞生记

时间:2024-05-17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黄瓜刚上市,四川内江蔬菜大户李荣华的蔬菜基地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川渝两地蔬菜贩子。“新品种的威力有这么大?”看到进进出出的大货车,李荣华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暗自窃喜。

  李荣华承包土地种植蔬菜已有几十年了。2004年,他从重庆市农科院引进了200包“燕白”品种黄瓜种子,进行试种。他发现,与传统品种相比,“燕白”黄瓜坐果率高,几乎每一朵花都能结一个瓜,亩产至多能达到3000斤左右。

  “但该品种也有缺陷,在逆境栽培条件下有苦味。”李荣华说,因此“燕白”黄瓜虽然产量高,但卖得一般。

  李荣华的苦恼并非个案,在全国不少地区种植的“燕白”黄瓜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选育新品种黄瓜,成为当务之急。

  2018年,在“燕白品种后补助”和“国家大宗试验站”等项目的资助下,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创新团队首席王鹤冰和张洪成等同事,开始进行无苦味华南型黄瓜育种材料的创制和品种选育。

  “我们主要对‘燕白’亲本进行优异性状的叠加与还原,在剔除苦味基因同时最大程度保存‘燕白’亲本的早熟性、抗性、单性结实力等特性。”王鹤冰说,为了选一份材料,她们要尝试1000株甚至2000株苗子。通过5年时间的选育,她们终于成功培育出升级品种“燕白2号”黄瓜,并于去年成功通过市级种业协会相关专家的鉴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国家大宗蔬菜改良中心重庆分中心试验基地。大棚内,一株株黄瓜藤蔓紧挨着,水灵灵的“燕白2号”黄瓜挂满藤蔓很是诱人。张洪成告诉记者,“燕白2号”在保留了原有品种早熟、耐低温弱光、适应性好等优点的同时,解决了黄瓜逆境栽培下出现苦味的问题。“而且可以达到1万斤/亩,要是管理得好,甚至能达到1.5万斤以上。”他说。

  获悉了新品种的消息后,李荣华今年初在基地种植了五六千亩“燕白2号”黄瓜。如今,他的黄瓜不仅销售到川渝两地,还卖到了华中地区,一亩能多增收近1000元。

  看到李荣华的黄瓜生意“火”起来,王鹤冰很是欣慰。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团队先后完成了燕青、燕丰等系列华南型白黄瓜新品种选育。如今,完成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12个,创制黄瓜、苦瓜新种质9个,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下一步,她们将大力推广“燕白2号”黄瓜新品种,做好黄瓜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培育,让更多老百姓吃上品质更优的黄瓜。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405/t20240517_13213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