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我市大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前几天刚插完秧苗。现在的高标准农田灌溉和机耕都很方便,再加上良好的天气,今年春耕春种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4月6日,防城区那梭镇滩浪村种植大户邓华礼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今年他种植早稻80多亩、玉米60多亩,计划再种晚稻140亩左右。

  同日,在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种植大户黄醒富也正在忙着管护农田。今年他种植早稻120多亩,并计划再种晚稻160亩左右。近段时间,我市各地农户纷纷抢抓农时,陆续完成了早稻插秧等工作,田间地头满是春种景象,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自治区给我市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面积68.39万亩、粮食产量17.76万吨。其中,早稻种植任务面积为13.65万亩。

  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兴粮”服务水平,优化粮食布局,稳定粮食产能。

  俗话说,地壮才能种出好粮,粮食生产根本在田地。我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坚决杜绝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行为,全面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耕地撂荒问题。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全市可建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进行统筹布局。目前,我市2020年度之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竣工,2021年度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3.5万亩,今年的1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开展前期工作,并逐步推进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局面。

  “以前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特别是插秧环节,带来了较大的人力成本。现在采用抛秧机进行作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黄醒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从耕地到插秧,基本上全部采用机械作业,整个春耕春种下来,投入成本比往年节约了近3万元,如再加上日后管护、收割等环节也采用高科技和机械,那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

  保障粮食安全,出路在科技。从种植到收割的每个环节,粮食生产都离不开技术的参与。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平,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以及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配套技术方法,为农民种好地提供技术保障。此外,我市还加大推广应用先进高效机械收割模式,提高产后烘干条件,减少粮食收割和储存的损耗。

  市农业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炳表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实施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我市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既保证产量,也要保证质量,全力以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17189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