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大理州宾川县菜甸村:闯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时间:2022-10-28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菜甸村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距村委会3公里,现有农户51户253人,党员11人,全村有耕地742亩,种植葡萄700余亩。近年来,菜甸村闯出了一条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小田变大田,以规模化破解“谁来种”

  菜甸村和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宏源合作社”)两个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和发动群众将邻近土地通过入股方式,分两期将分户经营的小田在“去埂连片”中变成了合作农场规模化经营的大田,实现一期58.56亩去埂整理增至63亩,二期从208.43亩增至235亩,发展规模化葡萄种植,做到特色产业连片,土地利用率普遍提高18%—20%。

  “三省托管”农民变股民,以市场化破解“如何种”

  

  宏源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通报合作社发展情况,接受社员监督。(宾川县委农办供图)

  不断探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绑定”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农场,合作农场再用土地与合作社入股经营并占股50%;合作社带技术资金、生产管理团队入股,占股50%,合作农场由合作社聘请“场长”对土地实施“托管”。村党支部组织农户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按照《合作农场管理章程》进行监管。合作农场按18—20亩划定农场家庭户管理单元,优先吸纳入股农户签订“固定工资+葡萄销售收入提成”田间生产管理协议,未参与生产管理的农户则可放心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经商,真正实现“省心、省力、省钱”。

  “三带五统”个体变集体,以品牌化破解“如何卖”

  合作农场以宏源合作社作为托管主体,邀请中国葡萄学会专家、县镇农科员作技术指导,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铁余斌技术优势,构建“专家+科技人员+田秀才”技术领军团队,形成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人才支撑格局。在生产管理及农产品销售中,采取农资供应、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品牌包装、核算管理“五统一”,引进智能化水肥管理系统,农场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全面推行“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生产和“宏源佳品、身份有证”打码销售,合作社“楼铁源”区域品牌葡萄成为了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优质水果。2019年至2021年,宏源合作社年度统一销售水果总额分别达9099万元、14475.84万元、15031.35万元。

  “合作托管”共建促共赢,以组织化破解“如何分”

  

  宏源合作社对社员开展疏花疏果田间培训。(宾川县委农办供图)

  菜甸村合作农场探索的“投资共注、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投融资机制和“成本节约+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利益分配制度,在“优势产区+优势品种+优质果农+区域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实现了群众利益最大化,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2021年,合作农场的葡萄年产值达1046.1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3.8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在力角、州城、平川等乡镇推广“党支部+合作农场+托管”建成合作农场12个,规模化种植核心示范面积2542.77亩;宏源合作社经营收入3.35亿元、纯收益1.91亿元,返还跨9县18镇1272户会员红利8731.56万元,户均葡萄年产值达26万元;连续4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2021年位列第43名。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2/yunnongkuanxun-new_1028/3918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