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陕西省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9-27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各设区市及杨凌区、韩城市植保植检站:
我省小麦主产区杂草发生普遍,年发生面积1200多万亩,麦田杂草优势种主要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雀麦、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做好麦田杂草防控工作,省站制定了《陕西省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落实。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2022年9月26日
陕西省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
近年来,由于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收割机械跨区远距离作业、除草剂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小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抗药性持续上升,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今年秋季土壤墒情较好,小麦田杂草预计呈偏重发生趋势。为有效防控小麦田杂草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雀麦、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恶性杂草。小麦田杂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以小麦增产增收和除草剂减量控害为目标,以“分区防控、治早治小”为原则,在开展小麦田杂草发生危害监测、系统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精准防治时间,重点抓住冬前杂草敏感期,在墒情较好时以土壤封闭为主,墒情不足时以茎叶处理为主;重发区域,冬前封闭,早春补防。精准防治药剂,减少除草剂过量使用。突出恶性杂草、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重要手段,辅以物理、生态等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构建适合不同地域的“一减两控”(减少除草剂使用量,控制草害和药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实现小麦田杂草绿色可持续防控的目标。
三、技术措施
(一)综合防控技术。
充分发挥轮作休耕、深耕除草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作用,降低小麦田杂草种子库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出苗的杂草;精选小麦种子,剔除夹带的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种子;在苗期结合施肥进行行间除草,在杂草种子成熟前拔除,避免杂草种子落地;及时清除麦田周围、水渠边等区域杂草,避免杂草种子侵入麦田;清洁联合收割机,避免其跨区域作业传播杂草种子。对于恶性杂草重发田块,建议人工收割小麦,并将杂草、秸秆、颖壳等带离田间集中销毁。
(二)化学除草技术。
麦田杂草化学防控主窗口期是冬前,春季小麦返青期根据草情酌情补防。
1、播后苗前封闭处理
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能明显压低冬季麦田杂草基数,开春后再萌发的杂草,草龄小,便于采用茎叶处理化除,二次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土壤封闭处理能减少药剂与麦苗接触,降低冬前用药遇到低温诱发引起的“冻药害”发生率,一次性封闭到位就能降低用药成本,提高防效;化学除草受温湿度制约,对迟播晚播麦来说,春季适宜茎叶除草的温度区间时长很短,很容易错过茎叶处理的最佳用药时期,播后苗前的土壤封闭化除更加重要;对一些以抗药性杂草和恶性杂草为主的重发区域,采用封闭处理后防效明显增强。
土壤准备:土壤封闭处理墒情是防效的关键,需趁墒用药。使用封闭剂的地块,土壤应湿润(眼睛看到土壤潮湿,土壤表层不干化露白),但又不能过于潮湿(如地块明显含水,或土壤过于稀烂);对于秸秆还田土壤明显干化,土壤秸秆混合过于稀松的地块,要进行淹灌过田水进行沉实;对于秸秆还田土壤湿度一般,地块松化明显的地块,必要时可进行机械镇压,以加强土壤压实度,以确保用药后药剂能渗进土壤3到5公分形成有效的封闭层;及时注意疏通麦田沟系,防止遇连续阴雨积水,严防积水烧芽。
施药时间:在冬小麦播种后4-5天,小麦种子刚刚发芽尚未出土时进行封闭除草效果更佳。一方面此时土壤已经沉实,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药土层;另一方面禾本科杂草已生芽出根,有利于吸收土壤中药物,提高除草效果。
封闭药剂: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ml/亩+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20g/亩。其中砜吡草唑在施药后15天内有降雨或人工浇水增墒封闭效果最佳。
2、冬前茎叶处理
冬前杂草草龄小,蜡质层薄,组织幼嫩,抗药性差,麦苗未封行,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有助于药效的发挥,有利于减施药量,减少浪费,降低环境和经济成本。
施药时间:冬前杂草茎叶防治的最适时间为小麦3~4叶期,禾本科杂草2~4叶期,阔叶杂草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冬前除草时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选择冷尾暖头、日平均气温8℃以上的晴天及时喷药化除,防止发生冻害和药害。
防治药剂:根据田块优势杂草群落选择对症除草剂。防治节节麦采用甲基二磺隆,雀麦采用啶黄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野燕麦采用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多花黑麦草采用唑啉草酯、唑啉·炔草酯、炔草酯,大穗看麦娘采用啶磺草胺,播娘蒿采用二甲四氯钠·唑草酮、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猪殃殃采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婆婆纳采用二甲四氯钠、唑草酮、啶磺草胺、辛酰溴苯腈。
3、春季茎叶处理
春季茎叶处理是小麦田化学除草的最后一道关口,施药时间要严格控制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前。此时杂草草龄已较大,对除草剂抗性增强,防治时机不如冬前,加之春季倒春寒气温不稳定,施药后降温容易出现“冻药害”,对化学除草技术要求高。要求日平均气温5℃以上方可施药,施药前后3天无0℃及以下强降温。关注天气预报,喷施除草剂前后尽量不要出现霜冻、雨雪、冰雹、寒流、大风等恶劣天气恶劣天气。防治药剂与冬前化除药剂一致。
(三)分区治理,科学防控。
关中灌区旱旱轮作区:灌区墒情好的水浇田,杂草一般发生区域,在秋播时土壤墒情好的条件下主推土壤封闭处理。杂草基数大的重发地块,根据当年墒情,采取“一封一补”。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结合杂草发生情况冬前或返青期喷施茎叶处理剂。
关中旱塬旱旱轮作区:土壤墒情差,土壤封闭处理效果不理想,抓紧冬前杂草敏感期推广茎叶处理化学除草。
陕南水旱轮作区:土壤墒情好,杂草种类多、基数大、长势旺,采取“一封一杀”。主推土壤封闭处理,根据杂草种群组成酌情喷施茎叶处理剂。
四、注意事项
(一)适时用药。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间、晴天无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用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二)科学用药。在强筋麦、优质麦上严禁使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以免出现药害。避免炔草酯、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推行除草剂合理混配和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三)精准施药。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选用性能良好的喷雾器械,使用扇形喷头,避免因喷雾器械“跑、冒、滴、漏”造成药液浪费和局部药害。严禁“草多处多喷”、重喷、漏喷。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植保站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小麦田杂草调查监测与科学防控工作,把节节麦、多花黑麦草、播娘蒿等恶性杂草作为防治工作重点,准确掌握发生区域,监测种群密度变化,科学制定防控方案。
(二)强化指导服务。小麦田杂草防治技术要求高,各地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农药经营门店和田间地头,培训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农药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掌握新型除草剂使用技术和注意事项,适期施药,严防药害。
(三)强化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宣传普及小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动员广大农民抓住关键防控时期开展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治。
文70号药械关于印发《陕西省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doc
文70号药械关于印发《陕西省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pdf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ytz7147/20220926/98059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