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农通报第39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在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4-21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第39期
编者按:8月25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出席并讲话,传达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分析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对扩大一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作出部署。现将卢仕仁同志的讲话予以刊发,请各地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在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上的讲话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
(2020年8月)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扩大我省一产固定资产和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形势,部署扩大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关键措施,确保实现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第一,抓好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是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生猪稳产保供、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和超历史的严重汛情,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猪等农副食品供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省农业农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供应,必须解决基础问题、投入保障问题。
第二,抓好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18年农业农村机构改革后,我们提出全系统要转职能,从抓农业向抓农村转变,“三定”方案明确农业农村部门新增加农业投资管理职能,负责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和方向、提出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项目的建议。调研中发现,相当部分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还停留在抓产业、技术和服务上,片面认为,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是发改和统计部门的事,农业部门只做项目,对本地区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和统计的现状、条件、申报路径及相关要求完全不了解。
第三,扩大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是遏制农业农村投资下滑、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下滑趋势,去年12月同比下降26.2%,在持续下降15个月之后,直至今年5月份,累计增速才由负转正,1至7月份,同比增长3%,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从近期各地上报情况看,全省列入一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仅292个,投资总额340亿元。实地调研的部分农业大县,上报统计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差异较大。除了真金白银投入不足外,与工作方式、方法、统计服务跟不上有关。
二、落实关键措施,全力扩大一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第一,要认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一是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今年,中央、省已下达全省农业农村投资183亿元,涉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等方面,近期还将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各地要指导督促辖区内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任务清单、绩效目标,落实任务,加快进度,按时完成投资。基本建设类项目,要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业建设项目在线监测通报,我省有20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未开工、进度慢,被黄牌警告,相关责任人要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建立任务、问题、责任清单,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一对一跟踪,做到项目开工、建设、竣工“三到现场”,把中央下达的项目及时完成好。二是要抓紧开工一批新项目。今年初,我厅组织开展了“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各地上报储备项目924个,总投资约743亿元。各地要用好项目库,围绕灾后恢复“四启动一建设”、高标准农田、生猪稳产保供、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重点,筛选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做好建设用地审批、环评、用水、用电等前期工作,推动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做好全产业链规划,谋划一批补短板、增动能项目,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条件成熟的项目,形成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储备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全面、系统完备、分层分类、长短结合的项目体系。省、市、县分级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完善产业链项目等重大项目库。
第二,努力争取更多发行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今年,我省分3批共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964亿元,其中:安排农林水利专项债110.5亿元,占全省总规模11.5%;涉及农业农村系统发债44.37亿元,占4.6%。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一是要明确重点投资领域。要聚焦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农业科技、动植物保护、渔业、农业产业化“五个一批”工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找项目。二是要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遵循“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谁的项目好、质量优、数量多,谁就能争取更多的债券投资额度。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及时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对照专项债券发行要求,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强项目论证,完善前期工作,精准对接投资。三是要创新发债融资模式。农业农村项目单体规模小,必须包装好项目、设计好实施模式、打通发行路径。可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强与相关涉农银行、担保、基金机构对接,采取投债结合、投贷联动等方式,组合叠加“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融资”等。
第三,要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金融支持。今年我厅加强与省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横向对接,推进农业农村系统上下联动,加大信贷支持涉农企业。截至8月20日,分20批向金融机构推荐经营主体2.2万多家,其中3688家获得授信总额88.8亿元,3594家获得新增贷款77.4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各地要学会研究金融工作,用好金融工具,继续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举措,对有信贷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名录制管理,分级横向对接、纵向三级贯通,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跟进获得授信和新增贷款投放进度。
第四,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一是要发挥产业基金作用。2018年国元金控集团联合省属涉农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规模23亿元,今年起,每年拿出2.5亿元,由省农业农村厅筛选项目,实行母基金直投,加快投放进度。省产业化基金愿意与市、县合作设立区域子基金,扩大基金规模,今年已与金寨县政府各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了金寨国元农业产业化发展子基金。二是要扩大资本市场融资。2015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开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农业板”专板,已累计挂牌1273家,其中171家企业232次获得融资、融资额92482.25万元、户均融资额约541万元、融资覆盖率达13.43%。各地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农业板挂牌融资。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利用好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博览会、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长三角一体化对接会,积极对接沪苏浙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市场,畅通融资渠道,搭建投资平台。抓好展会签约项目落地,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
第五,主动对接确保一产投资项目统计应统尽统。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农村部门只管项目实施,对《统计法》学习不够,对统计对象、标准、路径不研究。二是农业农村部门不熟悉统计业务,与发改、统计部门不对接,不清楚。三是农业农村部门没有把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当作自身职责来抓,符合入统条件的投资项目存在漏统现象。
一要明确统计路径和时间。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包括: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上报入统路径上,政府投资项目多由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申报,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多由项目实施主体(企业)申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经市、县行业主管部门提交同级统计部门审核通过后,在统计部门网上直报系统按要求填报。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实施主体(企业)到所在地乡镇统计站申报,或由乡镇统计站摸排收集符合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条件的项目单位原始资料,提交县统计局审核通过后,分发投资单位网上直报系统账号,投资单位每月末至下月初的一周时间内登录、填报投资完成情况。
二要掌握入统范围和标准。按照规定,一产固定资产统计对象为:农林牧渔业原料生产,起点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且形成固定资产,已获得发改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核准、备案或规划文件等,往年尚未完工的在建项目、本年度的新建项目,2020年新增加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一产统计范围,同时,对以种养业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项目,也可纳入一产统计。
三要抓好项目备案和入统。要学会编制、研究、建立项目库。从全省面上情况看,高标准农田、生猪生产、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涉及的县区基本纳入一产统计。现代农业产业园、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强镇、厕所革命、美丽乡村、现代种业工程等项目有纳入一产统计,也有列在二产、三产,还有分列的。各地要指导乡镇申报,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对符合《统计法》规定,及时完成备案,纳入一产统计。针对农业投资项目小、散、弱,有的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如果批复、核准、备案或规划为同一个文件,同期实施的同类项目,应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进行报送。县区要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学会打包,申报备案,县里统一招标,以乡村实施,做好打捆申报,应报尽报,应统尽统,既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漏统。
三、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一要层层压实责任。建立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推动机制,实行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实施、投资入统全过程跟踪协调。各单位一把手要学习、重视、研究,把投资统计工作抓好。厅计财处负责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的牵头抓总、统筹调度、督促推进及农业建设项目在线监测审核工作;厅属业务处室、单位负责行业项目的归口申报谋划指导、实施督促调度,对接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结合实际,组织申报、实施项目,对接统计部门上报项目进度。建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组成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
二要主动沟通对接。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行项目名录制,定期推送,信息共享,横向互通,纵向互动。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动态分析会商联动机制。积极与发改部门沟通,做好投资项目备案。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工作,联系同级相关部门、延伸乡镇统计站,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支持,推动一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统尽统。
三要强化调度考核。建立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每月调度、年度考核机制。省委将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纳入各市及省直相关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省政府将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纳入各市和省直单位每月调度内容,省农业农村厅将对各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对各市农业农村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每月调度通报,与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投资安排挂钩。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ggfw/wnyq/53978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