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出力乡村更美丽

时间:2022-04-21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记者: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不过整治后经常反弹回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王萌萌:首先,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各类问题点多面广,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彻底整改。其次,长效管护机制没有建立,效果难以巩固。这几年,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农村环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专项整治,农村各类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专项行动一时见效明显,但由于后续管护不到位,脏乱差问题很快就会反弹。其三,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对于维护良好人居环境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多地方在整治过程中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现象,缺乏群众参与,甚至会出现边整治边破坏,整治自然难以长效。

  李传红:一是环境污染源多,治理难度大。这其中既有农村客观条件的原因,也与群众主观认识不到位有关系。一方面,农村基础条件差,环卫设施欠缺,污水、垃圾处理缺乏“出路”,目前很多农村仍存在“五清一改”不彻底、有死角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生活习惯较差,垃圾乱扔、乱堆乱放时有发生,脏乱差现象难以根治。二是当前整治多是集中行动,难以持续。就拿资金投入来说,大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上级给的整治经费不足一半,村庄清洁行动“百日攻坚”存在投入欠账,管护财力投入后劲不足。镇村保洁队伍考核监督等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机构、人员、经费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难以巩固。

  记者:农村环境整治离不开农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如何提升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王萌萌:打造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目的是让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在整治提升及常态维护中,群众参与是关键。要做好宣传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良好环卫状况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爱干净、爱卫生的生活习惯。要结合村居实情和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可以通过政策宣讲、“小手拉大手”、“最美庭院评比”等文明评选活动,或开发一些环卫公益性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大家为扮靓共同家园出力使劲,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

  李传红: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手机短信、宣传标语等多种载体,切实加大对村庄清洁行动的宣传力度。要组织动员村居干部、党员、志愿者及其亲属,带头清洁村庄,带动村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意识,主动投身村庄清洁行动,保持村庄内部和自家庭院清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组织群众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清洁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学生、乡贤等积极参与清洁家园,鼓励村民将清理出的场地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苗圃等,既美化环境又促进增收,推动美丽经济发展,让人人成为村庄清洁行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受益者。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 王萌萌 省人大代表 李传红)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57132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