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 “零信访”,别让误解伤了民心

时间:2025-02-08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正确理解 “零信访”,别让误解伤了民心

家人们,今天咱们必须好好聊聊 “零信访” 这个话题。好多人对它的理解那可是大错特错,甚至有人觉得地方要求 “零信访”,就是不让大家去信访了。之前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调研员小政就谈过这个事儿,今天咱再深入讲讲,让大家彻底弄明白。

大家想想,一边鼓励大家信访,保护咱们的信访权益,另一边又要求 “零信访”,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深意呢?其实,真正的 “零信访” 可不是不让老百姓信访。根据《信访工作条例》,信访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权益。“零信访” 的核心在于强化源头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就地解决,矛盾不上交。

然而,有些地方对政策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他们错误地认为 “零信访” 就是要杜绝老百姓信访,一旦有问题解决不了,就想着去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背离了政策初衷,还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比如说,某地一位居民因为房屋拆迁补偿不合理去信访,相关部门不但不积极解决问题,反而对他进行阻挠,这显然是违法违规的行为。《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这种错误的做法更是破坏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任纽带。

真正的 “零信访”,是通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促进沟通,从根本上减少并最终消除造成信访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建立了基层矛盾调解中心,让居民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大大减少了信访事件的发生。这才是 “零信访” 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为了实现长远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所以,家人们,可千万别再错误解读 “零信访” 了。要是真不想让大家信访,那直接把信访相关部门取消不就行了?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正确认识 “零信访”,让它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群众权益的有力举措。如果大家在信访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于信访和 “零信访”,大家要是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我们诚挚邀请您成为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调研员,专注于廉政信息和舆情动态,同时推动依法维权和依法行政。请通过以下电话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与我们联系。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