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两用 稻渔共赢

时间:2022-04-2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它们个头长得不错,鼓鼓的,现在就能上市销售了。”4月22日,在龙圩区至佳丰盈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种养基地内,乡村科技特派员吴海贵仔细察看塘内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并从盛满小龙虾的篮筐内随手逮住一只,用大拇指压了压小龙虾的尾部说道。

  谷雨前后,小龙虾愈发肥美。至佳丰盈养殖专业合作社于今年1月22日前后按照每0.5公斤100尾的小龙虾苗进行科学投放,在种养基地的20亩试验田投放了1000多公斤小龙虾苗,现在个头较大的小龙虾重量达到100克左右。“把小龙虾销售完之后再种水稻,稻田不用另施化肥,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养料,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绿色生物链。”该种养基地的负责人陈炯宏说。

  “种养基地的小龙虾一般到4月份前后便可售完,而此时也不耽误插播单季稻。”吴海贵补充说道,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正是稻田的空档期,发展稻虾种养不仅让农业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也能充分开发冬闲田的价值,有利于稳定粮食面积、增加农民收益。

  在龙圩区大坡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应用又有另一种模式。当天上午,记者跟随乡村科技特派员来到龙圩区大坡镇新龙村田园综合体稻渔生态养殖基地。在乡村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当地工作人员往一块块挖好养鱼沟渠的稻田里面投放20万尾黄颡鱼苗,看着活蹦乱跳的鱼苗跃进稻田,众人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前景。

  “种养出来的大米和稻鱼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我们将鱼苗投放到田里,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就减少了虫害,几乎不用使用农药,同时鱼排出的粪便形成有机肥,向稻田提供养料,从而形成绿色的生态模式。”新龙田园综合体稻渔生态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董家文表示,今年稻田养鱼基地的规模扩大到2000亩,之后会陆续投放品质优良的鲫鱼等其他鱼类。

  据悉,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帮扶,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稻渔共生”农业模式,探索发展稻田养虾、稻田养鱼等。经由乡村科技特派员的出谋划策,华民实业公司在大坡镇新龙村田园综合体发展稻渔绿色生态养殖,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实现强强联合,做好“稻+鲫”“稻+黄颡鱼”“稻+罗氏沼虾”等养殖准备工作。同时,我市做好“一对一”精准技术指导和服务,梧州市兴民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截至目前,我市稻渔生态种养达5000多亩。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wz/t118081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