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定陶区:创新“四种模式”,多元化探索创业车间建设路径

时间:2022-04-27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定陶区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创新推动要素集成、政策集成、制度集成,通过建设创业车间彻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乡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返乡创业项目难落地、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等现实问题,探索形成吸引返乡创业、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密切党群关系“一举八得”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区级统建模式。对筛选确定的能够产生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项目,采取“区投资、镇管理、村受益”的方式,由区财政统筹建设资金,镇村负责车间用地,形成的固定资产确权给车间所在村集体,入驻项目每年按不低于财政投入资金的6%向所在村交纳租金,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补助低收入群体和村公益事业。整合衔接资金5059万元,首批启动建设创业车间53个,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整合资金建设创业车间300个,引领带动全区每个自然村都有创业车间、致富项目,真正形成铺天盖地和燎原之势。

  二是村社联建模式。鼓励和支持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采取集体控股、社会资本参股等方式,吸纳企业、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入股建设创业车间,把村集体、企业、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等融合在创业车间发展链条上,形成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共同体。如:孟海镇东张村党支部领办的大蒜加工车间,每天加工大蒜50吨,带动就业170人;近期又联合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日加工能力将达到150吨,新增就业岗位200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三是能人自建模式。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创业达人等投资建设创业车间,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由镇村协助解决车间用地、手续办理、建设资金、招工用工等创业难题。如:万福集村的胡延波,在北京创业近20年,返乡后投资500万元新建高端机械加工厂,生产高铁座椅、航空航天配件等产品,年可实现税收40万元以上。在胡延波的带动下,近期又有10家返乡高端机械加工车间开工建设,16家正在洽谈对接,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加工产业园正拔地而起。

  四是股份共建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参股、返乡创业能人或企业投资经营,形成“返乡创业能人+农民”“企业+农民”“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能人+农民”等多种运作方式,引导和撬动更多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向创业车间,加快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工人。如:张湾镇创新“镇村企社”结对发展方式,规划建设两个电商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60家、网店3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4家,带动就业近万人,折叠沙发、懒人沙发做到全网第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dfdt/202204/t20220413_38992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