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关于做好今冬明春粮食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桂农技发〔2021〕31号)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进入12月以来,全区迎来了较强冷空气,降温比较明显, 12月1日至5日,我区部分地区出现了霜冻,资源县在1日出现了下半年以来的初霜,兴安县秋种马铃薯在3~5日连续遭受到了轻微霜冻的影响。12月中旬至明年2月中旬,正值马铃薯、红薯、大豆、玉米、小麦、荞麦等冬种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期,刚好处于霜冻、冰冻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频发、高发时期,防灾抗灾救灾减灾的形势比较严峻。根据国家气象部门监测预报,预计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响,我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局部地区出现冬春连旱的概率大。为切实做好全区秋冬种粮食作物以及明年春播春种的防灾减灾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宣传指导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其作为确保我区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层层落实责任,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骨干技术力量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群众开展科学防霜抗冻和抗旱救灾,确保各种防御物资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防寒抗冻抗旱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灾后救灾减损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通过农业技术推广QQ群、微信群、短信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及时发布霜冰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把防寒抗冻抗旱工作做在前面,增强种植户防灾救灾安全生产意识。

  二、分类指导,及早落实防御措施

  在灾害发生前,各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苗情、不同生产进度,制定适合本地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落实到位各项技术措施。

  对于防范低温寒害,通用的灾前技术措施有沟中灌水、叶面浇淋和风炮、喷灌带、微喷头喷雾;增施腐熟有机肥和喷施叶面肥;冻前中耕细土培根;覆盖草木灰、薄膜、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喷施防冻液等。各地要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条件的,尽量引导群众和新型种植主体通过覆膜或加装喷灌设备,可以有效减轻霜冻冰冻对马铃薯、红薯的危害。要重点做好秋冬种马铃薯防御霜冰冻工作,主动对接服务新型种植主体,及时提供防御信息和技术支持,督促种植主体杜绝侥幸心理,切实行动起来,确保防寒抗冻技术措施真正落到实地。

  要及早谋划明年春玉米生产和早稻防寒育秧工作,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水稻壮秧剂育秧及大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庭院集中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等防寒防旱育秧技术,尽量引导群众统一集中化薄膜拱棚育秧,进一步利用工厂化育秧优势,引导有实力的种粮主体扩大代育秧范围,提高防寒育秧质量。

  对于防范干旱,要提前备齐抽水机、输水管道等应急设备,遇旱即灌,遇涝即排。另外,还可通过增施有机肥,畦面松土,地膜覆盖、稻草等秸秆覆盖有效保持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冬马铃薯、冬红薯、冬玉米抗旱能力。明年早稻生产上尽量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采用旱育秧或编织布隔层育秧方式,坚持旱育旱管,秧苗期喷施多效唑,控长促蘖,培育壮秧,增强秧苗耐旱性。

  三、采取措施,确保灾后减损复产

  如遇灾害发生,各地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灾后调查,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指导群众采取灾后补救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危害。根据霜冰冻危害的不同程度,可以采取淋水除霜、剪苗促长、追肥催长、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施,促进冬种粮食作物植株恢复生长。

  一是淋水除霜。对于霜冻危害的,要在太阳出来前及时采用淋水或人工办法清除作物叶面上的冰块,减轻霜冻的危害。

  二是剪苗促长。对于马铃薯、红薯等具有再生能力的作物受灾后,根据冻伤的不同情况,及时剪去幼苗枯死的地上部分,促进植株再次生长。

  三是追肥催长。霜冻、冻害过后,及时追肥确保养分供应,以施水肥为主,或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肥料严重不足的,追施尿素、复合肥。

  四是排水抗冻。遇到湿冷型霜冻、冰冻天气,要采取夜灌日排的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冬种粮食作物防霜抗冻能力。

  五是加强病虫害防控。作物植株受灾后,抗性较弱,极易受病虫害侵袭,应及时喷药防病,待稍稍恢复生长后,再喷施叶面肥,提升植株抗性,刺激生长。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要注意用银发利等高效药剂及时防控晚疫病。

  六是抽水抗旱。对于出现干旱的地区,要及时协调水利部门,确保水库及主要水源地的冬季供水保障。对干旱严重的地区,要及时组织群众和种植大户打井抽水灌溉,确保冬春季粮食作物生长需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1年12月7日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09209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