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关于印发2022年广西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农技发〔2022〕11号)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现将《2022年广西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落实2022年水稻高产攻关行动等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并制定印发落实本地区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2年4月18日

  2022年广西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据自治区农情统计,截至4月8日,全区已插早稻813.05万亩,占任务数67.12%,桂南早稻插秧工作已接近尾声,桂中早稻插秧正在紧张进行,桂北各地也已迅速开展。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各地要加强早稻田间管理,促进平衡生长,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确保完成早稻生产任务,实现夏粮高产增产丰收。

  一、增强季节意识,尽快抢插抢抛抢管

  (一)抢插秧。桂南地区剩余的水尾田和桂北、桂中地区,仍未抛、插秧的要切实增强季节意识,充分利用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尽快抛秧、插秧,桂中力争在4月20日左右完成早稻抛插任务,桂北力争在“五一”前全面完成早稻抛插任务。对于准备移栽的秧田,要施好送嫁肥和送嫁药。送嫁肥在插秧前5~7天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送嫁药在插秧前3~5天用异稻瘟净加病毒A或吡虫啉加病毒A喷施。

  (二)抢补苗。抛秧、机插秧在扎根立苗前要勤检查、多检查,发现有浮苗、缺蔸、死苗等现象,应及时匀苗、补蔸。机直播发现有漏播较多的地方也要及时补种补播,确保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为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二、因地因苗施肥,促进禾苗健壮生长

  由于各地早稻秧苗移栽时间有早有迟,禾苗生长进程差异比较大,在指导早稻田间管理时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追肥,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因田、因苗施策。总的施肥比例建议按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执行,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N:P2O5:K2O=1:0.5:0.8-1.0。

  (一)分蘖肥。对于刚移栽完的稻田要早追肥早管理,促进早生快发,促使更多的一、二类禾苗的形成。移栽后5~7天,结合撒施本田除草剂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8~10公斤。底肥足的田、禾苗长势旺的田少施,保肥保水能力差的沙质土田、冷浸田宜采用少量多餐的施肥方法,并适当增施磷钾肥。对于因受旱长势弱、分蘖少的田块,要充分利用降雨的有利条件及时补肥,每亩施分蘖肥尿素和氯化钾各12~15公斤。

  (二)平衡肥。分蘖中期长势不均匀的田块,要补施平衡肥。在长势差的地方每亩施尿素3~5公斤。

  (三)贪青肥。前期施氮过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露晒田没有落黄的,要用黑白灰控苗。即用草木灰、熟石灰混合均匀后全田撒施。

  (四)穗粒肥。露晒田后,在倒4叶和倒2叶时,即幼穗分化初期和中期,指导种植户及时追施穗粒肥,一是在幼穗分化初期(倒4叶)时追施穗肥,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8公斤;二是在幼穗分化第三期(倒2叶)酌施保花肥,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2~4公斤。

  (五)叶面肥。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出现早衰现象的,需补施粒肥,一般亩施氮肥、钾肥各1~3公斤或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250克兑水进行叶面追施,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灌浆结实。其他类型田块齐穗以后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液或其它高钾叶面肥,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三、科学调水控蘖,优化高产群体结构

  通过科学调控前期的水肥管理,争取更多有效分蘖,是调整、优化群体结构,促进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在因地因苗施好肥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早稻田间的水分管理,争取前期早分蘖、多分蘖,充分利用低位分蘖穗大粒多的优势打好高产基础。中期要及时控水控苗,尽量减少过多无效分蘖造成的营养浪费。

  (一)开好“三沟”。抛插后要及时清理田边沟、中间十字沟和畦沟,并与田外排灌渠沟相通相连,有利于排灌和露晒田,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

  (二)浅水促蘖。抛插后保持田间湿润,返青后至够苗前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促进禾苗早生快发。

  (三)及时露晒。当分蘖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 左右时(即每亩茎蘖数达到15万~16万时)及时进行露晒田,做到先露晒后够苗。晒田时,全部排干沟中水,晒至田面露白根。一类田要重晒,晒到田面开裂泥发白,叶色明显“落黄”;二类田要多露轻晒,田面开裂即可复水;三类田只露田不晒田。晒田结束的稻田,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

  (四)足水孕穗。水稻孕穗期,是对水分需求最高峰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田面长期缺水,很有可能引起幼穗分化以及花粉母细胞形成障碍,造成水稻的结实率过低、出现大量空壳而影响产量。因此,幼穗分化期要想方设法保持田间水层达到3~5厘米,以满足早稻生殖生长初期、中期对水分的需求。

  (五)薄水抽穗。抽穗扬花期是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抽穗至灌浆期间应保持田面薄水。若叶色深有贪青现象或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间歇灌溉。砂质田保水能力差的田块应保持有水层灌溉。

  (六)干湿成熟。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 逼熟。

  四、坚持统防统治,绿色高效安全用药

  早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排水露晒田,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源的滋生。各地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监测预警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和为害特点,及时通报病虫信息、施药时间、药剂选择及适宜用量,及时发动、指导群众选用对口农药进行科学防治,确保水稻生产安全。重点做好迁飞性“两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两病”(稻瘟病、稻纹枯病)的防治,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进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在早稻破口期普遍进行一次重点防治,确保中后期田间无重大病虫发生。

  抛插后杂草的防除可选择移栽稻除草剂,或者抛栽稻除草剂等,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直播稻可选用直播稻除草剂或秧田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

  防治稻瘟病宜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或瘟格新、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稻纹枯病宜选用井岗霉素、爱苗、纹枯净;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宜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唑磷或乙基多杀菌素或甲维盐等药剂。稻纵卷叶螟重发区推广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同一种农药尽量避免在一个生产季节内同一块田上重复使用。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喷施要均匀。

  五、抓好防灾减灾,树立减损增产增收思想

  我区早稻生长期间容易遭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各地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思想,切实抓好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对,指导好种植业主科学防灾、抗灾、救灾。

  (一)防好洪涝灾害。每年4月至7月是我区的主汛期,也是早稻生产关键期,降水会明显增多,容易出现暴雨、雷雨、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为了防止暴雨、洪涝袭击,田间要开好“田边沟”“十字沟” “丰产沟”,田外要开好排灌沟,确保雨后能及时排清田间渍水,提高抗性,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落实防范措施,降低灾害损失。此外,要及早制定抗逆应变技术措施预案,确保灾后能及时恢复生长,切实降低因灾损失。台风易发地区,在水稻拔节前,指导群众喷施调环酸钙、矮壮素、助壮素、多效唑等药剂控制株高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可以有效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防御高温灾害。早稻抽穗至灌浆结实期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可采取浅湿灌溉,以湿为主,白天灌水、晚上排水,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和高温 逼熟。高温过后,对于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减少损失。对于受害较重田块,应看苗补施粒肥,每亩施用尿素1~3公斤或者施用叶面肥,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确保安全成熟。

  (三)做好抗旱防灾。早稻生产期间,部分地区也有可能遇到干旱的天气。在旱情显露时,全田及时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液,提高植株持水能力。当土壤中有效水含量减少,植株开始出现暂时卷叶时,喷施减蒸腾剂(如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旱地龙),减轻水分丧失,提高耐旱能力。当久旱使上部叶片枯死时,割去叶片并覆盖稻蔸。旱情解除后,稻蔸茎秆如果仍为绿色,则增加一次追肥,促进腋芽生长和再生稻的形成。

  六、适时抢晴收获,保障品质颗粒归仓

  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我区早稻收获期间易遭遇连续高温、暴雨,容易造成穗上发芽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各地要指导农民适时抢晴收获、及时晾晒(烘干)、科学储存防霉变。既要防止“割青”,也要防止过迟收获。早稻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遇高温高湿容易穗上发芽,也容易折穗落粒损失严重,并影响下茬作物安排。

  早稻适宜收获期一般为齐穗后25天左右,当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颖壳90%变黄即可收获。收获时倒伏的稻穗易发生穗芽,倒伏的应与没有倒伏的水稻应分开收获,以免倒伏植株中发芽的稻谷混杂在正常稻谷中影响稻谷品质。收获后要及时晾晒、烘干,水分含量控制在13.5%左右方可归仓储存。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17740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