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早稻前期病虫害监控工作

时间:2022-04-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截至4月15日,全区已插早稻953.58万亩,完成种植任务的78.73%;水稻禾苗长势良好,一类、二类苗比去年同期多1.34个百分点。目前,水稻上发生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和二化螟等。4月下旬后,水稻病虫将陆续进入发生、蔓延阶段。各地植保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病虫监测与预报工作,坚持“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汇报”工作制度,实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尤其要重视第二代水稻“两迁”害虫的监控工作。

  1.稻飞虱

  灯下虫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始见期接近,迁入量减少。统计钦北等47个县(市、区)3月1日~4月10日单灯诱虫总量为53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平均减少55.00%、64.94%;褐飞虱比例为20.31%(上年为29.96%,常年为35.25%)。

  田间发生:在桂南局部稻田轻发生,田间虫量比上年同期略多,但均未达到防治指标(1000头/百丛)。百丛虫量一般6~104头,高的308~672头,褐飞虱比例为0%~15.85%。

  2.二化螟

  主要在桂中局部稻区发生,田间卵量较上年同期稍多。据柳江县调查:平均卵量为155块/亩,最高达815块/亩。

  此外,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稻叶水蝇、福寿螺、鼠害、杂草等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 ※ ※ ※ ※ ※ ※ ※ ※ ※ ※ ※ ※ ※ ※ ※ ※ ※

  防控病毒病,重点抓秧田。为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各地一定要抓好秧田防控,特别是下一步的中稻育秧。主要措施:一、选用抗病虫品种或组合。二、采用防虫网全程育秧,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阻隔育秧。三、加强田间管理,健身栽培,增强水稻植株抗病虫能力。四、适时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和叶蝉等是水稻病毒病的传毒媒介,要坚持治虫防病策略,切实做好药剂拌种(与第二点的防虫网全程育秧二选一)、喷施“送嫁药”等,及时拔除染病植株,减少病害传播为害。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zhyyjgl/t117914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