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关于印发秋玉米间种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农技发〔2022〕22号)

时间:2022-09-0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为切实抓好秋玉米间种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确保实现大豆玉米稳产高产,现将秋玉米间种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参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2年8月 16 日

  

  秋玉米间种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区秋玉米间种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部分正处于苗期,为做好夏大豆秋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施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高温干旱防御等,实现全年大豆、玉米的稳产高产,结合当前广西气象条件和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查苗补缺

  因暴雨导致无法及时整地或高温干旱墒情不适等原因,推迟种植、现在还处于出苗阶段的田块,在播种后5天左右要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死苗的,要带土移苗补缺或及时补种,确保有足够的苗数。

  二、中耕追肥

  根据秋玉米长势,及时追施攻杆肥。攻杆肥在玉米8张展开叶时追施,亩施纯氮2~4公斤,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后机械培土或人工培土盖肥。夏大豆生长前期视植株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

  三、杂草防除

  在秋玉米3~5叶期,大豆2~3个复叶期、杂草3~4叶期,根据当地草情,选择大豆、玉米专用除草剂定向喷雾除草(通过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玉米可用75%噻吩磺隆0.7~1克/亩,大豆可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5%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18克型1套/亩)进行定向喷施。后期对于难除杂草,要人工进行拔除。

  四、病虫防治

  (一)秋玉米病虫防治。秋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有蓟马、粘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茎基腐病等。防治蓟马、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10克或2.5%氟氯氰菊酯50毫升加40%毒死蜱3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亩用57.6%冠菌清15~2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乙蒜素进行喷洒。

  (二)夏大豆病虫防治。夏大豆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锈病;虫害主要有豆秆蝇、斜纹夜蛾、卷叶螟、造桥虫、豆荚螟等。可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或喷洒生物食诱剂,有效诱杀蛴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成虫。农药可选: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60ml/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或者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60ml/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均匀喷雾。

  五、化学控旺

  根据夏大豆、秋玉米长势,适时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大豆可选择在3叶期、5叶期或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克)或10%多唑·甲哌鎓65~80克兑水30~50公斤叶面喷施茎叶实施控旺;秋玉米可在7~10张展开叶时,亩用健壮素20~30ml兑水15~20公斤喷施控制高度。

  六、抗旱防涝

  当前我区正值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夏大豆和秋玉米生长,各地要积极抗旱保苗。对出现旱情的田块要及时浇水灌溉补墒,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对可能遭遇持续高温地区,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水降温,也可在玉米、大豆行间覆盖作物秸秆降温保水。

  此外,当前我区还处于主汛期,夏大豆和秋玉米生长前中期也容易受到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影响,要提前疏通畦沟、田(地)中十字沟和田(地)边四周排水沟以及田外排灌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确保植株健壮生长。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30003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