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农业产业化催生“马铃薯村”

时间:2022-06-21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梁红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袁超一

  感言

  合作社有这么好、这么快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今年我们的马铃薯实现大丰收,俏销武汉、广东、四川等地。”6月17日,省党代表、天门市拖市镇何场村党支部书记、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红清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何场村种植结构单一,一直是小麦黄豆站“C位”、蔬菜马铃薯当配角,亩产毛利不足千元。

  湖北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这让梁红清坚定了“大干一场”的决心。

  经省科技厅牵线,农科专家对拖市镇的土地进行鉴定,结论是适合种植马铃薯。试种成功后,梁红清成立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

  有了政策支持,合作社顺利完成土地流转。在科研单位指导下,一些社员成了科技土专家、农机手、飞防手,马铃薯种植更是实现全程机械化。

  目前,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何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村”,不仅为达利园、好丽友等品牌提供原材料,还建成全自动化薯片生产线,打造了自己的薯片品牌——新途食品。

  马铃薯火了,农科专家还帮合作社改良土壤,探索多季种植的路子:每年12月到次年6月种植马铃薯,6月到9月种植大豆,9月到12月种植娃娃菜、甘蓝、萝卜。

  “合作社有这么好、这么快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梁红清介绍,去年社员人均收入达5万元。

  本版图片

  部分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薛婷 摄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6/t20220621_41864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