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就业”到“高质量就业”

时间:2025-03-19     来源:     作者:景东县大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高宝成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表述引发关注。我国就业工作正在从稳就业高质量就业迈进这既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就业市场面临多重压力

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需求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传统行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竞争加剧。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以高校毕业生为例,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00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企业招聘需求却有所下降,加之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形态新变化,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裁员现象。这种供需矛盾,给政府稳定就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政策力度更新加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措施,包括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等。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政府应对就业新形势的积极作为,但具体细节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例如,虽然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培训项目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政策更新滞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些问题也将导致政策公信力下降,影响政府形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行业岗位减少与新兴行业人才短缺并存;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三是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与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并存。这种结构性矛盾,单靠政策扶持难以根本解决。

破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难题,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协同发力。要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服务加强针对性、前沿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动劳动者适应新兴行业岗位需求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就业需求预测机制,引导高校专业设置避免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偏落后地区适当政策倾斜支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人才引培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任务艰巨,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优先政策,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相信通过持续努力,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我国就业市场必将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