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是手段 增效是目的

时间:2025-01-16     来源:      作者:安定镇 陈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此次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基层减负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捆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加重基层负担。基层减负就是释放出的更多精力和时间,抓好实干、办好实事,把减负要减到实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

以减增效将基层减负减到实处。基层强则国家强,减负并非无负,减负首先是一道减法题,需要的是高质量地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都要依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然而,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严重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压之下,仓促之间,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上级,大费周章地搞起面子工程”“纸上政绩。自然而然,使得本来考核内容具体化的痕迹管理走向极端,导致重不重、留不留,就演变成不问民声问材料的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的意义在于精兵简政做好减法,减去肩上多余累赘,换取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更好地为人民负重前行。

  以减提质做好基层减负加减题基层减负不能抱着一减了之的态度,要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既要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次数,又要尽可能简化、合并相关的督查检查考核项目。为基层减负,不仅仅是减少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工作流程,去除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环节。很多时候,基层人员被各种报表、会议所困扰,这些看似必要的工作,其实很多都是在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为基层减负,不能单纯做减法,更要做好减负加法题。基层减负做的是服务群众、践行使命担当的加法。对基层干部来说,卸下不必要的包袱,不是减担当、减责任,为的是更好挑起担子,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工作效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出成效,以提质增效的加法,切实激发内动力、增添新活力、催生高效率、实现高质量,以更加规范、优质、高效的运转机制服务人民群众。

以减赋能让基层干部铆足干劲。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基层减负,刹住形式主义,需要注重问题导向,要在调查研究中抓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聚焦点、着力点,找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基层干部如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压力、狭小的发展空间、微薄的福利待遇等环境,难免滋生占位子等现象。要转变这种局面,不能只加压力不予动力,就需要以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职级晋升、干部选拔中向基层一线倾斜,培养选拔基层优秀干部;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轮岗锻炼等,以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也需要促进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表彰政治坚定、敢干敢当、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基层干部,不断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同时,要保障好基层干部合理的政治、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基层真正将思想包袱卸下,让党员干部将更多潜能发挥在刀刃上。

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为基层干部减负,一加一减,革除积弊,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实事、出实绩上,方能减负到底,负负得正,让基层干部享受基层减负的阳光雨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