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在文化传承中担责、履责、尽责

时间:2025-01-13     来源:      作者:景东县纪委监委 尚欣玥

 

2024年12月4日,春节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个令亿万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日子。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情感的盛大节日,不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我们洞见历史、读懂“何以中国”的关键窗口。春节申遗成功,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启了全新的征程,而传承和弘扬这一瑰宝,已然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以守护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夯实全方位保护的历史重任。春节申遗成功所带来的这份殊荣,绝非仅属于春节这一节日,它归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体系。它如同一面旗帜,时刻警示着我们: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脉与灵魂所在。守护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记忆的延续,更是为未来发展铺就基石。从深邃古老的哲学智慧,到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从韵味无穷的诗词歌赋,到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魅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不可替代价值,真切认识到其深厚内涵,进而在心底燃起强烈的保护意愿,并将之转化为切实行动。党员干部应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一线,带头组织并参与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诸如传统技艺展演、民俗文化讲座等,让民众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激发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热忱。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建言献策,推动各地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保护体系,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助力民族文化根脉赓续绵延。传统文化宛如中国的精神图腾,恰似中华民族的独特指纹,在悠悠历史长河的淘洗沉淀下,蕴藏着数不胜数的动人文化故事,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这里面既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承载的忠诚奉献精神,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上便是传承这些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然而,置身新时代浪潮之中,部分民众对传统节日渐趋淡漠,对传统文化的研习更是寥寥无几。欲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下好传承这步“先手棋”刻不容缓,且需凝聚全社会之力协同推进。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完备且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为传统文化发展保驾护航。新时代党员干部更是要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既做传统文化的挖掘者,深入探寻那些散落民间、鲜为人知的优秀文化遗产,又当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举办社区文化传承班、校园传统文化课堂等形式,身体力行地向大众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为民族文化根脉的延续注入强劲动力。

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导向,助推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常言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关键就在于持续不断地被弘扬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理当搭乘时代发展的快车,为其注入契合当下的崭新内涵,方能使之阔步前行。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成为传统文化的解读者与传播者,能够清晰阐释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基本走向,系统梳理各类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多元创新路径,让沉睡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静卧在广袤大地之上的文化遗产、隐匿于古籍字里行间的智慧结晶都鲜活起来。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文化展馆等,让民众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震撼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之中,从建筑外观到日常用品,创造出一系列兼具时代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产品,让传统文化以全新且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