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赤峰市迎来粮食产量“十二连丰”

时间:2025-01-0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赤峰市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紧抓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有力推进粮食产能稳步提升。2024年赤峰市粮食播种面积1720.59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36.04亿斤,较2023年增加4.65%;粮食平均单产为790.67斤/亩,较上年增长3.81%。粮食产量连续12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丰”。经专家测产,谷子、高粱、马铃薯、玉米(沙壤土)创高产竞赛佳绩,谷子、高粱、马铃薯单产水平均位居全区第一;玉米(沙壤土)单产水平位居全区第二。

  强化良田建设,切实落实藏粮于地。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6.44万亩,其中:新建节水37.98万亩、新建旱作54.21万亩、改造提升34.25万亩。二是耕地保护技术应用广泛。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92.26万亩、耕地深松面积216万亩,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三是绿色生产推进有力。深入推进化肥及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市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994.8万亩、绿色防控面积687.4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2108.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

  强化良种培育,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一是强化优良品种培育。截至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玉米品种5个;通过自治区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27个;通过登记农作物品种21个。其中通过自治区审定玉米品种数量占全区的24.8%,登记品种占全区的32%。二是加强“看禾选种”平台建设。争取自治区“看禾选种”平台建设资金240万元,打造“看禾选种”平台9个,集中展示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品种322个。组织开展“看禾选种”观摩活动,已组织观摩27次,观摩人数2595人。

  强化良机应用,有效提升机械化水平。一是强补贴引导。落实11263万元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重点补贴播种机725台、联合收获机538台。二是减机收损失。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6次,举办培训班18期,印发宣传材料4500份,培训1200人次,其中培训机手700人次,举办比武活动4场,录制小视频20个。三是提机械化率。完成机耕面积1662万亩、机播面积1977万亩、机收面积1110.57万亩。其中,播种环节应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作业面积831.77万亩。预计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4%以上,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0万千瓦以上。

  强化良法推广,稳步实现藏粮于技。一是典型示范促提升。以“五个百万亩”增粮增效工程为基础,以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为抓手,以高产技术模式为依托,落实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水稻等单产提升示范区146.12万亩。玉米项目区亩均产量923公斤,较周边增产13.3%,项目区总增产9万吨;谷子项目区亩均产量440公斤,较周边增产11.4%,项目区总增产2万吨;小麦项目区亩均产量271公斤,较周边增产18.3%,项目区总增产1万吨。二是技术推广强带动。与中国农科院李少昆团队就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签约合作,为各旗县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应用开展全方位巡回技术培训。全市培训农民2.8万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4.3万册,农技人员下乡2000余人次。三是“一喷多促”稳丰收。“一喷多促”任务落实在12个旗县区、84个乡镇(苏木)、557个行政村,组织120个服务组织,投入无人机544余架,高质量完成喷施面积223.6万亩,任务完成率106.8%。通过实施“一喷多促”行动,预计延长玉米、大豆灌浆时间2-3天,较周边地区单产水平分别提高92.8公斤/亩、33.3公斤/亩。

  强化良制保障,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4000余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计服务面积600余万亩,服务农户达30万户。在耕、种、防、收四个环节节约生产成本10%以上,增产5%以上,实现农民增收15%以上,托管农户每亩节本增效均在100元以上。二是全力搭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第二届“赤峰好物进北京”活动,全市200多家参展企业1200余种农畜产品参与展销,活动期间销售额达1.1亿元。

  下一步,赤峰市将继续按照“提单产、促升级、保供给”的思路,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争取扶持政策、狠抓单产提升、强化技术保障、加强灾害预警,推动全市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412/t20241230_26453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