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塘红乡马里村:“小菌菇”撑起富民强村“致富伞”

时间:2024-12-3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日,记者走进塘红乡马里村弄桃庄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内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朵朵肥硕可人的香菇生长在菌棒上,像一把把小伞,一朵挨着一朵,十分惹人喜爱。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和分拣每根菌棒上个头最大、品相最好的香菇,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图景。

  

  

  

  2021年,马里村“两委”与上林县嘉多福生态有限公司签订香菇代种养协议,由公司负责提供菌棒种、种植技术支持和回收食用菌产品,这不仅解决了马里村种植食用菌的后顾之忧,也为马里村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我们从上林县嘉多福公司购买菌棒,公司负责销售我们生产出来的香菇,我们自己也可以销售给第三方。”塘红乡马里村支书、主任樊琴秀介绍,目前马里村弄桃庄食用菌种养基地占地9.35亩,建有9个种植大棚,种养香菇7.2万棒,预期产量4.5万公斤。

  香菇种植具有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采摘期可从今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香菇种养期间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这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今年58岁的村民樊菊鲜是塘红乡马里村弄桃庄人,从2023年11月就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她和工人们穿梭在菌棒间采摘香菇,不一会就装满了几大筐。“以前我是到广东打工,年纪大便辞职回家了。正好村里发展香菇产业,我就过来采摘香菇补贴家用,一天有70元至80元的收入,最多的时候是100元,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樊菊鲜说道。

  “马里村有两个香菇种植基地,分别在弄桃庄、弄江庄,共租用22户农户19.35亩土地来建食用菌大棚,年发放土地租金1.5万元,每天雇用的工人13人左右,其中10人是脱贫户。”樊琴秀说,整个菇期结束,可以给每个农户带来5000元—6000元的务工收入,卖出去的香菇都归村集体经济,卖得越多,收入越多。

  增收路上菌菇香,朵朵撑起致富伞。近年来,塘红乡马里村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聚焦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农业公司,充分利用食用菌种植“短、平、快”的产业特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努力为乡村振兴蓄“动能”,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944862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