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持续擦亮“巴中云顶”公用品牌

时间:2024-12-21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巴中市是中国西南地区茶树原产地中心,被列入“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核心区。“巴中云顶”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高山茶的优秀代表,“巴中云顶”茶品牌价值被中国优农协会估价为63.39亿元。

  日前,《推动巴中云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培育各类加工主体13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毛茶产量近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龙头企业集群引领能力显著提升,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强化种源开发  积极夯实产业根基

  峰连天际边,茶香绕山间。地处秦巴山区的巴中,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超57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33万余亩。

  茶园是茶产业的根基。《方案》提出,强化种源开发利用。加大南江大叶茶种质资源挖掘,建设秦巴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圃,强化高氨基酸、高EGCG、特殊香型等突破性品种选育。鼓励通江县、平昌县建设种质资源圃,加强本地优势资源保护利用。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优势单株收集保存、鉴定利用及品种适制性研究,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

  在种源开发利用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以南江县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建设南江大叶茶科创示范园。到2027年,力争新选育登记茶树新品种2个。《方案》还提出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全面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鼓励企业申报认定有机茶园,实现高山茶园全域绿色生态发展。

  培育优质经营主体  提升产业创新能级

  茶叶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富民产业、长久产业,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经营主体的带动。

  在培育优质经营主体上,《方案》提出,我市将扩容中小企业、培育链主企业和健全联结机制。鼓励一批技术型主体发展,大力开展茶园代管、产品代加工。加快现有小作坊清洁化、标准化改造提升,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人返乡创业新建一批茶叶初加工厂。扶持中小微企业购置更新加工设备,建设完善茶叶冷藏保鲜设施等。到2027年,新建(改扩建)茶叶初加工厂36家。着力培育做强元顶子茶场、罗村茶业、蜀茶秦巴茗兰等链主企业,支持以订单合作、技术输出、配套服务等联结一批上下游企业,着力增强联农带农及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等。

  在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方面,我市主要着力深化科技支撑引领、构建机采茶生产体系、加大茶业人才培养。

  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合作,加快新品种选育、茶园土壤改良、工艺融合创新、精深技能等级认定。着力突破山地茶园机械化作业瓶颈,建设优质茶(一芽二叶为主)全程机械化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基地。重点攻克机采鲜叶加工优质茶技术,到2027年,全市优质茶机采率提高到50%以上。

  打造市场竞争优势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巴中云顶”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就在前不久,巴中市公布了“巴中云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批用标企业名称,全市共18家茶企入选。

  《方案》提出,巴中市将以“巴中云顶”市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支持差异化发展南江大叶茶、平昌青芽茶县域公用品牌。积极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等。推进实施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要素、统一门店店招、统一宣传推介等“巴中云顶”公用品牌“四统一”行动。

  加大“巴中云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企业监督检查。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生态低碳茶”认证,积极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名茶评选活动。加大“罗村牌绿茶”“秦巴茗兰·国香”“云顶茗兰”等优质绿茶单品推广。到2027年,力争打造1—2个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单品品牌。

  就如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方案》也提出,坚持以茶为主,大力开发集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精品研学游、体验游。推动茶旅资源与红色文化、巴人文化等融合推广,打响红色茶乡文旅名片。到2027年,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深度融合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12/20/125fb0eed6054b81bced76fb9c44e9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