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现在就出发,去资源!”

时间:2024-12-2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长征礼赞·秀美中峰”农文旅乡村旅游集聚区剪影。

  ▲冬天的龙洞峡景区依然吸引游客。

  ◤游客在资源赏雪。

  ▼游客在抱财丘体验乡村生活。

  □记者刘健 通讯员王建成 黄鑫
“去资源看雪景再适合不过了!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只看‘景’,所以我们选择在资源十里平坦住下来,让自己沉浸在雪景里,这对我们来说是这个冬天最‘重要’的事情。”12月10日起,资源县出现2024年入冬以来首次雾凇景观。来自桂林的谢女士已经连续多年到资源观赏雪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旅游。“怎么说呢,花更多时间调节自己,让自己融入到风景中,这也是一种养生吧。”
在乡村旅游的新时代,游客对体验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资源深谙此道,通过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格局,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农村发展是根本,乡村旅游、文旅休闲和康养等业态则如繁茂的枝叶。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资源县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同时,全力打造七大乡村旅游集聚区,逐步实现旅游产业由山水观光游向文体休闲康养度假体验游的转型升级,先后获评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各美其美特色村 美美与共资源范
走进中峰镇抱财丘屯,路旁可以看到连片的红提田,青瓦白墙的民房与田园风光和休闲廊道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中峰镇将粟传谅故居、红军岩、红军井等多处红色景点通过连心桥、红军长征体验步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少人来此开展红色研学。
抱财丘屯抓住机会,先是完成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后又开起咖啡露营基地、农家乐等,丰富了游客体验。“我们的咖啡露营基地名为‘抱财兔’,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营地的布局请专人进行了精心设计,吸引很多年轻游客到此打卡。”抱财丘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勇说。
“夏天来龙洞峡景区的人非常多,现在虽然是冬天,但也有游客来民宿居住的时候进去玩。”龙洞峡景区位于车田苗族乡石山底屯,峡谷内溪水清澈冰凉,河石粒粒可数,狭长山谷中分布有双岩二石、九潭两瀑一彩溪、半边铜镜落七沟等自然景点。经过提质改造升级,该景区已于去年4月对外开放。
如今,当地政府对该屯居民的苗楼进行修缮,新建起游客中心、连心风雨桥、同心广场等苗族特色建筑群,还成立了民族文化传承党员先锋队,将精通“呢那呢”山歌、打油茶、瑶绣等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推动了石山底屯“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提质升级。
石山底屯先后捧回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块荣誉牌匾,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屯。
资源县地处越城岭山脉腹地,辖7个乡镇75个村(社区),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在资源县,像石山底这样的村屯还有很多,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存在的唯一问题就在于,这些地方相对较为独立,旅游资源过于单一,没有丰富的体验层次,最终很难留住游客。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资源县立足特色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绘就七大乡村旅游集聚区新格局。资源县以贯彻落实《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内容为重点,围绕“一核三轴”城乡建设发展体系,由资源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了“畅游宝鼎飞瀑·梦栖里山森谷、长征礼赞·秀美中峰、氧生之旅·醉美丹霞、福禄之乡·生态瓜里、云里茶乡·九寨之约、红色两水·绿色苗乡、百年茶乡·魅力河口”等七大乡村旅游集聚区。
此外,资源县按照“点上发力、线上延伸、片上拓展、面上提升”的思路,高标准制定旅游专项规划21个、编制“多规合一”的低成本简易性实用型村庄规划74个,2024年分类梯次打造了提升村、示范村、精品村共21个。
以山谷为经线,以河流为纬线,以文化为坐标,串点成景,连珠成线,资源县文旅融合驶上了快车道。小山村田野的风情、泥土的芳香变成了游客“来了还想来”的“诗和远方”。
“现在,我们坚持每月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重点工作推进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资源县所辖乡镇成功获评了国家产业强镇、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自治区第一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荣誉称号,逐步形成了乡村旅游产业优势互补、全域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资源县委书记黄钦介绍说,资源县通过持续提升景区品质,科学规划设计,优化功能布局,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服务,让广大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从“百花争妍”迈向“富民产业”
展开诗画资源的长卷,宝鼎瀑布气势磅礴,里山森谷活力满满、魅力四射,资江水合纵连横奔腾而下……这些形成了集北国雄姿与江南旖旎于一地,聚仁者之乐与智者之爱于一体的“风光览胜处”。
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赐予资源这独一无二的完美秀色,正是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石。
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这意味着乡村文旅产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资源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搭建起了高质量“游客引流”平台。
近年来,资源县高质量拍摄《书记县长当导游》《我为家乡代言》等宣传片,借力南山区粤桂协作对口帮扶以及广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对帮扶契机,通过粤桂协作帮扶文旅对接会、旅游大篷车进高校等各项“文旅推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宣传片照进现实,才是流量正确的“打开方式”。如今,资源县充分挖掘山高、林密、水富等优势资源,推出古木冲丛林穿越、里山森谷飞拉达、中峰漂流、龙洞峡溯溪徒步、真宝鼎户外运动等一批“体育+”新业态,全力推动五排河漂流、资江漂流转型升级,成功举办“问剑桂林丹霞·八角寨”击剑大奖赛、中国漂流联赛总决赛、“行源至胜”半程马拉松等系列文体活动。
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0.88%,旅游总消费同比增长9.47%。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达566万人次。
为持续提升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资源县持续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全面开拓市场空间,不断提高文旅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今年来,资源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活动,全年引进重大文旅项目10个,完成投资1.3亿元。
“今年资源的旅游市场变化非常大,现在我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争取明年再上一层楼。”资源县金紫山丰绿生态园负责人刘洪均说。
资源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农民超1.2万人次。旅游市场的活力,让旅游从业者无不深受鼓舞,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无疑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发展文旅产业,是目前最适合资源县发展、最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资源县坚定实施‘1+4’文旅发展战略,梳理、盘活、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和提质升级、持续推进文旅夜经济核心区建设、持续推进全域农文旅休闲康养度假产业发展,加强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进一步激活市场、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奋力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黄钦说。
心之所向 悠悠康养
资源,境内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集我国名山、名江、名瀑特色于一体,不仅丰富了桂林多样化地质特色,还为桂林旅游增色不少。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生态资源是第一位的。可以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昔日困扰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资源,正在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资源县给出的答案就是创新生产力,赋能新产品、新业态,让游客从留下来到想再来。
“自然条件是一个基础,尤其应该认识到的是,现在的旅游市场已经从早些年看山看水的游览方式,转换成今天深度体验的生活方式。客人从城市来到山里,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感,特别是现在消费市场的年轻化,‘90后’‘00后’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度假生活方式的追求,让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新形态的产品。”里山森谷项目负责人黄娟说,里山森谷将会打造吃、住、游、娱、育、购等要素。“我们会有不同档次的住宿产品,包括森林木屋,然后到民宿、森林庇护所、帐篷、青年旅社,未来我们要依托温泉资源开发的汤屋院子,打造更高规格的住宿产品。”
“林里”观光变“氧你”康养,已经成为当今乡村旅游市场转变的风向标。
资源县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与发展现代林业、文旅产业有机结合,聚焦高海拔、高负氧离子、高森林覆盖率等“三高”优势,以中高端民宿业的发展为龙头抓手,培育广西星级农家乐10家以及“森觉溪宿”等精品民宿70余家,星河秘境山庄森林人家等7家基地获评“广西森林旅游系列品牌”称号。
以“森林”为主,统筹“康养、研学、红色、田园、温泉、山地、雪景”等优势领域,资源县打造了9条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的乡村旅游线路,新增隘门界雪景·森林公园等乡村旅游景区6家,成功打造十里平坦丰绿生态园、老山界红色农文旅观光园等6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三家景区景点被列入3条广西森林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资源感受“林距离”、体验“森呼吸”。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路线划定、各有特色的旅游点纷纷“各出奇招”,资源县的康养旅游正在加快涌现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与养老保健、旅游文化、体育赛事等多业态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供给能力。
 (本版图片均由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94238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